北京中法大学毕业证样本(8)
从1921年到1951年的30年间,到里昂中法大学注册的中国学生人数为473名,学习专业以理工科为主,主要分布在基础科学、工业技术、纺织、商业贸易、市政工程、建筑、航空等学科领域。大部分学生获得了高等教育文凭,其中131人获得博士学位,60人获得工程师文凭。他们中的多数学成之后回国工作,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和文化艺术界的中坚力量,如著名科学家朱洗、汪德耀、范秉哲,著名文学家和诗人罗大刚、戴望舒,著名艺术家常书鸿、王临乙,著名学者杨等。应该说里昂中法大学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的确为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领域培养了一批高级人才。
里昂中法大学作为中国大学的海外部,曾在中法教育、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它在促进法国学术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也向法国人民介绍了中国文化,加深了法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
从1952年起,里昂中法大学的圣伊雷内堡(FortSaint-Irénée)已没有中国学生,1955年圣伊雷内堡成为大学生宿舍,但 "中法大学协会" 继续存在,"中法大学" 的校名也保留原地。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赴法留学人员不断增加。1980年在老校友的积极倡议下,经里昂大学马莱基(Mallet-Guy)教授的多方努力,中法大学(中国称之为 "中法学院" )重新成立。中法学院仍属协会性质,但无论是管理形式,还是运行模式、招生等,都与原来的里昂中法大学有很大的差异。中法学院由法方单独承担管理工作; 学生全部为进修生,学校规定 "只为已有大学学历或有专业特长的人员提供一学年高水平的进修学习",同时规定学业结束后必须回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