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毕业证样本(8)
1.校办工厂。1968年底,由于学校不招生,便组织教职工利用原实习车间和实验设备办起了校办工厂。生产了社会紧缺的水电设备产品。为解决山东小型水轮发电机组的生产问题,1970年省水利厅决定投资扩建、招工,并试制电抗分流式自励恒压水轮发电机组,是年名为工厂连。1972年7月更名为学校机械厂。水轮发电机组、电动机等已成为定型产品。1973年学校招生后,接受学生实习和劳动,成为教学、实习、劳动基地。粉碎“四人帮”后,水轮发电机组产品的品种系列增加,质量、性能可靠。1977年产值达到146.85万元。1980年7月,省水利厅批准更名为山东省水电设备厂,由于一度不能适应当时的新形势,曾连续两年发生亏损。1982年后,加强了市场调查和信息收集,调整了产品结构,加强了企业化管理,打开了市场销路。1983年扭亏为盈。1985年总产值105.09万元。
校办工厂现拥有机加工、切削、冲压、锻铸、热处理、起重、运输等机械设备125台,建筑面积9907平方米,固定资产值175.27万元。全厂干部、职工176人。其中:工程师5人,技术人员10人。已生产水轮机、发电机、电动机、钢模板、手压水泵等20多个品种,系列的产品,总产值累计达1380万元。
2.机电灌溉试验场(农场)。1978年学校在驻地以西3公里的薛家村暂租土地60余亩,由科研处筹建机电灌溉试验场。1979年1月,经当地政府批准,正式征购原租用土地62.46亩,修建平房1821平方米。将部分原籍外地的教职工家属陆续迁入。在科研处管理下,领导家属配合科研任务的完成发展农、副业生产,组建成机电灌溉试验场。管理形式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土地承包到户,发展多种经营,以副养农,几年来,配合科研工作,先后进行了灌溉技术、磁化水灌溉技术、夏大豆需水规律等试验项目,结合良种繁育,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每年工副业生产平均利润约1万元。
办学管理艰苦创业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1958年9月,学校暂借章丘旧军孟的旧房,在教师、设备极不足的情况下,招生10个班,经历了向兖州、曲阜两次搬迁,在借居民房的条件下,白天坐方木上课,晚上睡地铺,坚持办学上课,还经常参加炼钢铁、三秋劳动。经1959年秋和1960年春、秋三次招生(包括招初中二年级21人,高小文化五年一贯制56人),使在校生达700多人。为解决房舍、设备不足,大力贯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将部分专业课带到位山、峡山、南四湖及济宁、聊城、菏泽等地的水利工地上进行现场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协助工地测量河道定线873公里,河道断面测量1550个,并开展了革新工具等技术革新活动和培训司机手、检修机器等工作,提高了工效,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