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毕业证样本(2)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岩土工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设有工程技术及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研究院所 90余个。“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842项,计划与合同经费8.8亿元。其中,纵向项目1167项,计划经费1.9亿元,包括国家 “973”“863”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项目163项,计划经费6739万元;横向项目2675 项,合同经费6.9亿元。鉴定科技成果323项;发表论文8503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632篇,CSSCI、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等收录或转载论文 254篇;出版科技著作418部;授权职务专利249件;获上级科技奖励71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8项。2012年科研立项 1004项,计划与合同经费2.5亿元,获科技奖励213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1项,授权职务专利2291件。
历史沿革山东科技大学是由“两个源头、汇成一条主线”而来。
山东科技大学一个源头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洪山煤矿工业学校迁至安徽省淮南市,更名为淮南煤矿学校。
1958年,淮南煤矿学校升格为淮南煤矿学院。
第二个源头
1956年,成立煤炭工业部济南煤矿学校。
1958年,济南煤矿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
1960年,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山东煤矿学院。
汇成一条主线
1963年,淮南煤矿学院成建制迁往济南并入山东煤矿学院。
1971年,泰安煤矿学校并入后,学校更名为山东矿业学院。校部由济南迁至泰安,济南设分院。
1985年,山东矿业学院济南分院管理系和会计系成建制搬迁至烟台成立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现为山东工商学院)。
1999年,经国家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山东矿业学院与山东煤炭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山东省财政学校并入山东科技大学。
2001年,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4年,学校办学主体搬迁至青岛校区。
2007年4月,山东科技大学法人注册地登记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在泰安和济南分别注册了校区。
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有省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89项。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该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0余项。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已为社会培养了20余万名各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