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毕业证样本(4)
来源:高中家园网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水利工程系、土木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经济管理系、基础教学部、思政部。所设专业有: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水务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车辆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酒店管理、环境设计等24个专业,这些专业都是河海大学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专业,也是安徽省和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的专业,就业前景广阔。2012年学院首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12.2%,一次性就业率达92%以上。
2014年4月,教育部下发有关新增本科专业的批复,学院2014年新增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是能源与动力工程、工程造价和数字与媒体艺术。上述三个专业自2014年开始招生,学院2014年共有27个本科专业可以招生。
在上述三个新增专业中,能源与动力工程属工学,工程造价属管理类,数字与媒体艺术属艺术学,新增专业设置遵循了学院“以工学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经、管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进一步完善了学院的学科专业结构。
2012年,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部分专业开始专升本招生。2014年,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专升本招生计划专业为: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会计学这四个专业。
发展规划一、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独立学院“优”、“独”、“民”原则,立足安徽,面向全国,服务地方,有效利用名校强市资源优势,以水利为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加强专业建设和队伍建设,规范办学,确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并重”教学思路,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和谐发展,推进学院持续健康地发展,把学院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独立学院。 (二)学院定位 1、事业发展定位: 在这五年中,围绕国家教育部“参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的要求,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切实加强学院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以质量和特色为价值追求和目标选择,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按照“四步走”的发展战略,把学院真正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独立学院。2008~2009年,夯实基础,完善设施,扩大规模;2010年,提升办学水平,塑造品牌形象,扩大在同类院校中的影响力;2011年,通过评估验收,取得办学许可证; 2012年,取得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力争跻身独立学院先进行列。 2、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大学。 3、办学层次定位:本科教育为主体,学生规模稳定在8000人左右。 4、学科专业定位: 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的学科专业体系。 5、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乐于服务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6、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安徽,面向周边地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7、办学理念定位: 秉承河海大学办学理念,坚持“致高、致远、致用”办学理念。致高: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培养高尚卓越之人格;致远:注重学生未来发展,以培养终生学习之能力;致用:注重学生技能素质,以培养务实应用之风格。 8、办学模式定位: 坚持“一体两翼”办学模式,以本科教学为主体,以科技服务和教育培训为两翼,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9、人才培养定位: 努力打造具有文天特色的“应用型、精基础、重实践、好就业”人才培养体系,处理好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之间的关系,在执行规定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彰显实效;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课、专业课与基础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主修课和辅修课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学有所成。二、事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1、规范办学。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举办独立学院的规范要求,完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确保办学质量。 2、和谐发展。将办校育人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立足长远,周密谋划,克服短期行为,确保学院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3、创建品牌。充分依托河海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合理定位,注重办学特色,构建面向安徽省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努力打造文天学院特色品牌。 4、创新机制。按照精干、高效原则设置机构,配套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全面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 5、确保稳定。切实加强党群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职员工队伍建设,做好学生稳定工作,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战略目标 在五年内,逐年拓展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彰显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术水平、办学水平和综合效益,建成以工科为主,以水利为特色,经、管、文等学科协调发展,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独立学院。实施四大发展战略:一是规模发展与内涵提升发展战略。按照“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的要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二是特色发展战略。在办学方略、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学院自身鲜明的个性和特色;三是错位发展战略。充分依托学院的资源优势,在区域教育发展布局中找准位置,实现差别化发展,形成比较优势;四是国际合作办学战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趋势,实现“一体两翼”发展,提升办学品味和层次。 2、主要指标 ⑴学院发展规模。至2011年新学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达到7000人左右。2012年下半年起,在校生人数达到8000人以上。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交流,巩固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量达到2000人次。 ⑵学科专业建设。2012年,通过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对学院学士学位的授权评审,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包括首批本科专业)。至2012年新学年,本科专业总数达到20个,学科门类达4个,学院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特色品牌专业达到2个以上。 ⑶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以专职为主的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生师比达到部颁合格要求。专任教师达到45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达到40%以上,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达到70%以上。 ⑷基础设施建设。至2011年,在学院发展一期507亩办学用地上,完成总投资规模2.67亿元,建成16.5万平方米的校舍建筑,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4000万元;图书达到64万册。2012年启动预留500亩办学用地基本建设。 ⑸办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开放式办学体系,与各级地方政府、主要企事业单位及水利行业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⑹办学质量水平。高质量通过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评估;学生在各类竞赛中的获奖数,学位授予率、就业率、升学率等在安徽省同类高校中位居前列。 ⑺办学效益水平。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学院品牌逐步形成,办学积累逐年增加。三、规划实施重点和措施 (一)建设符合标准、基础稳固的教学质量体系 1、优化专业结构。 顺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依托河海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学科优势,切实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着力创建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与时俱进地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新兴专业,从师资引进、条件保障、经费保证、政策支持等方面向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倾斜,不断提升学科专业水平。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切实加强应用性学科建设。力争有1~2个学科进入省重点扶持学科行列,2~3个学科进入省高校扶持学科行列,创建省级名牌专业2个以上。在现有学科门类和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充实和拓展学科内容,到2012年,建立起一个以工科为主、经、管、文协调发展、注重应用、服务地方的学科体系。学院所设专业稳定为20个,分别为经济学门类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学门类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商务英语;工学门类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水务工程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环境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管理学门类的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2、优化教学计划。 根据学院总体定位和培养目标,全面制订教学计划。按照“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培育优势,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思路,把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提升综合素质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增设选修课模块。广泛征求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意见,精心设计“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有后劲”的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并切实加以实施。 3、优化课程教材。 以选用和引进国内高水平教材为主体,逐步组织开展特色教材编写工作,使教材质量真正契合学院培养目标要求。优先选用省部级以上获奖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理工类、财经政法类等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采用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原版教材。鼓励教师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因材施教,积极编写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适用教材,并在教材编写工作中予以支持保障。 4、优化实践教学。 按照“打牢基础、加强应用、注重能力、提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思路,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实验室管理上,创新管理机制,在实验内容、时间、范围上实行全方位开放。进一步完善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5、优化保障体系。 以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基本目标,加快教学质量保障系统建设,规范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全面优化教风和学风。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建立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试讲制度、听课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评教评学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通过听课、督导、检查,充分发挥日常监督和组织评估等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和反馈各教学环节的相关信息。建立健全各项教学文档,组织开展教学改革与管理的研究。各教学保障服务部门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任务和服务项目,不断提升服务保障的能力和质量。 (二)建设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教工队伍 1、教师队伍建设。 紧紧围绕学院发展定位,以学科专业建设为牵导,充分发挥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和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优势,采取“积极引进、适岗使用、全面培养、充分激励”等举措,逐步扩大专任教师比例,继续聘请一定数量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退休教师或兼职教师,努力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到2012年,全院专任教师数量达到450人,生师比达到18:1;其中,教授、副教授达到40 %以上,研究士占教师比例70%以上。争取有5名左右的学科带头人成为省内同学科领域中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切实加强师德建设,以全面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为重点,以“办名校,树名师”为导向,探索建立师德修养与专业水平相统一的教师考核制度,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在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上下功夫,在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上下功夫。 2、管理队伍建设。 着眼于学院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热心服务、一专多能的高素质管理干部队伍,以保障学院依法办学、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要从学院事业初创的实际出发,靠事业发展凝聚人气,靠压担锻炼培养干部,靠科学机制管理队伍,靠制度保障激励人才,逐步建立形成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高效运行的管理架构。 3、辅导员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队伍建设上倡导“双师型”,在工作责任落实上实行“双肩挑”,既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切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又在教学课程安排中负责思想品德课教学。切实开展辅导员队伍的配备、优化和培训进修工作,从学院事业发展的定位出发,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学院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4、管理机制建设。 广开才路,筑巢引凤,积极开发人才资源,以引才、用才、育才为重点环节,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切实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岗位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机制优势,实行全员聘用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对教职员工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并实施科学合理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学院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逐步提高各类教职工的工资收入和劳保福利待遇,奖罚分明、优胜劣汰,形成一套具有民办高校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 (三)完善适应发展、实用配套的基础设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使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文体卫生等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校园基本建设,按照生态型、园林式校园建设要求,充分考虑地理、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传承,完善校园建设发展方案,扩大校园建设面积,做好预留500亩土地的征地和规划工作,在2012年使校园面积扩大到1000亩左右。继续加强实验室建设,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按8000名在校生配备,生均5000元,总额达到4000万元。加快公共实验平台建设,加快更新和配套实验设备,提高教学实验设备的现代化标准和技术水平,增强学院教学科研的综合实力和对外服务能力。扎实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校园体育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和长效管理,努力营造既整洁有序,又有利于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校园环境 2、提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 努力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在满足各专业强化实践教学要求的同时,制定并实行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使硬件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并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3、实现图书管理现代化。 基本建成馆藏丰富、结构合理、质量一流的现代化图书情报中心,构建符合本科院校要求的图书资料信息网络,注重文本藏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提高藏书的利用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至2012年,图书藏书量达到64万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图书馆使用管理,在购置和使用纸质图书资料的同时,充分利用电子图书馆、维普科技期刊库、CNKI学术期刊库、随书光盘、各种视听资料等电子资料。不断优化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图书采购、编目、阅览、检索的全程信息化。? 4、完善校园网建设。 将校园网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提高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支撑环境。五年过渡期内,完成学院所有教学楼、行政办公大楼、图书馆、学生宿舍的宽带联网工程,保持正常运行,实现千兆到楼,百兆到桌面。实现校内办公业务的信息化,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网络教学系统、成绩查询、招生就业、电子图书系统等联为一体,促进教学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师生扩展学习交流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效果。加强网络安全措施,校园网的技术、规模、运行和管理处于省内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四)构建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学生管理模式 1、构建全方位体系。 按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进一步改进全程管理、全员管理、全方位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学生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成人与成才并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严明组织纪律观念,加强意志磨炼,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艰苦朴素、奋发努力的风气。进一步完善“大学工”教育管理模式,建立“招生-培养-教育-管理-就业”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体系,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任课教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辅导员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授课,细致入微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结合自身工作,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2、增强思想教育实效性。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中,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组织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艺术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开办各种类型的学术和文化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组织开展课外科技文化宣传和创新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竞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 (五)营造充满生机、文明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传承河海大学办学传统,整合各种优质资源,营造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既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硬件环境,又有院旗、院歌、院训等反映文天人精神风貌的文化符号。牢牢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浓郁的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氛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的校园活动,建设和谐平安校园,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健康人格发育和全面素质提高的良好氛围。积极指导和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各项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社团巡礼、学术讲座,学术交流、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活跃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使校园成为学术研究的殿堂、文化创新的园地、人文精神的家园。 2、营造和谐校园环境。 切实加强学院安全稳定工作,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完善学生活动场所等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学院、社会和家庭相互沟通、协调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良性机制。 3、强化招生就业工作。 高度重视并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确立符合学院实际的宣传定位,加大宣传力度,落实工作措施,不断提升生源质量和实际报到率。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积极开拓各种就业渠道,搞好就业指导和服务,确保2012年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 4、完善奖学金和帮困助学制度。 逐步建立和扩大奖学金项目,增加奖学金的数额和覆盖面,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筑以“奖、贷、助”为主要内容的多元化助学体系,通过为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设立勤工助学岗位、颁发优秀生奖学金及困难补助等多种形式,为家庭经济暂时困难的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开通绿色通道。 (六)提供优质服务、安全文明的后勤服务保障 1、加强目标管理。 以建设文明校园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明确指标,强化管理,建立适应学院事业发展的后勤保障服务体系,积极开展“三优一满意”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倡导优良作风,营造优美环境,使师生员工满意。后勤职能管理部门集中精力行使检查、监督、指导的职能,各提供服务的单位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优化服务质量,确保安全稳定,实现后勤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服务优质高效。 2、实行市场运作。 积极推进管办分离的后勤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运行机制,控制后勤运行成本,实行后勤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模式。按照学院发展规划,从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和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出发,建立统筹协调和日常监督的科学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投标和责权利明确的契约形式,进行阳光操作和规范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后勤保障能力。强化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的管理,加强与承包方的衔接协调,注重日常监管,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提供价廉物美的优质服务;完善宿舍管理,加强宿管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构建和谐公寓环境;完善教学楼、实验楼的服务管理,建立形成良好的管理秩序;做好校园绿化、美化和卫生保洁工作,校园绿化率达到80%以上;加强学院内部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协调解决学院生活配套服务经营方面的相关问题;建立校园综合治理和安全防范体系,切实为师生提供优质安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3、提升服务水平。 创建资源节约型绿色校园,强化节约意识,严格落实制度,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逐步完善开放、共享机制,避免重复购置和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倡导人与环境友好的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教育,继续抓好校园规划与建设,形成布局合理、清洁优美、环境宜人、充满人文气息,更适合于师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校园环境。 (七)加快科研开发、合作交流的有序发展进程 1、推进合作交流。 以扩大学院知名度、提升特色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宗旨,从学院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出发,广泛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探索多元化合作办学的新途径,形成开放式办学格局。紧紧围绕学科建设、科研开发、队伍建设,以水利土木传统优势学科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集中学科优势力量,扩大合作交流规模,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交流局面。拓展国际合作办学渠道,为学生深造提供良好的平台。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全面合作,充分利用各种办学资源和条件,继续探索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等合作办学和合作科研的途径和模式,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2、开展职业培训。 发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教育和培训基地作用,积极开展各类地方人才在职培训,在中外合作办学、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等方面寻找新的增长点。 3、加强应用研究。 与市场接轨,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开展直接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项目研究与开发,积极提供技术、人才支持。与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开展城市综合发展、水利工程建设、文化建设、民情社情、政策咨询等重大问题密切相关的研究,积极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服务,提高学院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4、加快科研开发。 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性研究为主,突出科技创新与学术发展,培育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地方特色的研究方向,不断提升学院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原则,紧密结合马鞍山市及周边地区支柱产业发展需要,与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界广泛合作,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机制,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与安徽省各级地方政府、主要企事业单位及水利行业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重点扶持有利于提升学院教学水平、学术地位和为地方服务的科研项目,积极承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点项目,努力扩大学院的品牌效应,通过特色服务争取广泛支持,通过互惠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同时也为学生多创造参与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学到的知识、技能更实用。 (八)提升规范有序、创新高效的学院管理水平 1、完善管理架构。 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章程》等规章制度,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逐步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体系。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科学设定管理机构,创建服务型机关,明确岗位责任,弘扬职业道德,建立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价值体系、工作规范和工作机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改进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立一支懂教育、善管理、甘于奉献、作风正派、勤政廉政的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2、加强党团组织建设。 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学院领导班子依法治校能力、科学发展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和处置问题能力。加强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保持领导班子思想观念的统一。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改善基层党组织活动条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监督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和学代会的作用,提升组织活力,开展各种活动。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规范工会工作,依法依章开展活动,积极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帮助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建功立业的良好氛围。 3、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适应学院事业发展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级各类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岗位考核,创建和谐竞争的激励机制,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改革与规范教师的聘用管理,探索并逐步建立职称评聘分开的长效机制。四、规划实施保障和推进事业发展规划是学院全面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重要规划,要在制度设计上正确导向,组织结构上逐步完善,管理机制上不断创新,资源配置上统筹安排,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院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各部门要明确专门负责人,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将规划任务逐年逐项分解,排定时间表,落实责任人,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二)形成完整体系。 进一步健全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编制程序,以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为统领,细化制定专项规划,形成方向目标一致、内容协调融合、措施支撑衔接的规划体系并切实贯彻。 (三)构筑机制平台。 加强各项制度、政策、思路、目标、措施之间的统筹协调。既要统筹安排实施规划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规划切实可行,落到实处;又要统筹学院长期发展与近期发展,科学确定发展速度,充分考虑发展的可持续性。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 五年过渡期,学院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建设发展任务。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鼓足干劲,群策群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实现五年过渡期规划目标,把学院建设成有特色、高水平、应用型的独立学院而奋斗。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