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
江苏职工医科大学毕业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学位证样本等。学校简介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由汉中路校区和浦口校区两部分组成,共占地 38亩,校舍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2228万元,人员编制195人,现有教职工160人。学校学历教育有成人和普高高职两部分,成人学历教育分全日制脱产和业余两种学习形式,除专科层次外,还有和徐州医学院合办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升本科,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办的远程教育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在校生2400余人。
非学历教育有各种类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其中有与澳大利亚合作的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全省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厅直单位中青年干部培训;有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还有卫生事业单位技工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年培训2000人次以上。除办学外,学校其他业务工作有①杂志编辑,学校主办的正式期刊为《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和《中国医学文摘·外科学分册》,内部发行的期刊为《现代医疗保险》;②医学查新检索,为卫生部和省科技厅定点单位;③法定卫生统计工作;④医师资格考试考务和颁证工作。
历史沿革江苏职工医科大学的前身最早追溯到中央助产学校。建立于 1933年秋的中央助产学校,直属国民党中央卫生部、教育部领导,由当时北平第一助产学校校长杨崇端博士(解放后曾任卫生部妇幼卫生司司长)兼任校长,建校初期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均向中央医院(今南京军区总院)借用。1934年,在南京市石鼓路87号(今南京市妇产医院)筹建校舍,附设产科医院。1935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高级助产职业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迁往重庆,1946年返回南京。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学校由华东军区军管会接管,1950年更名为华东助产学校,1952年学校划归南京市卫生局领导,更名为南京第一助产学校,1953年7月,学校划归江苏省卫生厅领导,更名为江苏省南京助产学校,1954后9月,学校与附设产院分开,另在汉中路129号征地扩建新校舍,1963年,学校更名为南京卫生学校,1981年江苏省卫生厅为了加强在职医务人员的学历教育,决定利用南京卫生学校的校舍和师资设立江苏省卫生系统职工医科大学,1981年省政府苏教复[1981]17号文件批准成立,此后,江苏省卫生系统职工医科大学
与南京卫生学校合署办学,1991年,省卫生厅为了集中力量办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以适应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经报请省政府批准,撤销南京卫生学校建制,学校成为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医学院校,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学校更名为江苏职工医科大学。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2001年起,经省卫生厅和省发展规划委员会批准,学校在浦口区珠江镇公元北路129号建新校区,一期建成教学楼,宿舍楼等设施并投入使用。2002年,省卫生厅为了促进学校发展,优化厅直单位资源配置,报经省编委批复,将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和江苏省卫生人才培训中心等三单位并入学校,保留江苏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牌子;所有人员、财产、物资划归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