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毕业证样本(3)
山西农业大学 校园风景
为农业服务。1932年农工两科呈准立案,这是铭贤学院前身——农工专科学校的草创时期。在这期间,贾炎生赴欧柏林大学学习,乔辅三继任委员长职务。1929年,铭贤学校接收设在太谷南关的贝露女校,改为女子部。
合并
1933年,女子部由南关迁到铭贤学校与男子部合并。是山西省实行男女合校的最早一所中学。这一年乔辅三辞职,校务由贾炎生、吴克明共同负责。1934年秋,梅贻宝被聘为代理校长,扩建工农两科,兴建嘉桂科学楼、亭兰图书楼,教育部曾两次拨给经费七万元,作为扩建费用。1935年铭贤学校又成立了乡村服务部,在附近农村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农民进行教育,开展实际服务工作。1936年,梅贻宝改任燕京大学文学院院长,铭贤学校的校务仍由贾炎生、吴克明共同负责。
铭贤学校在山西颇有声望,所以报考的学生很多,录取的学生都是各校会考的前几名,还有各地公理会学校选送的学生,故学生来源不虞匮乏。又由于铭贤经费比较充裕,不惜以高薪从省内外聘请好的教师。除英文例由美国教师担任外,其他各课多由适当的教师担任。为了与天津南开中学和北京师大附中相竞争,在高中内使用大学课本或演作大学一年级水平的习题,甚至选用英文原版教科书。实验、实习等课,要求也比较高,这样就使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难以随班上课,留级、休学现象不断出现。
1937年春,国民政府国防委员会为发展实业,准予铭贤学校建立农工专科学校,遂即增设校舍,添购设备。八月,贾炎生正式代理校长职务。正当农工专科学校招生开课之际,抗日战争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华北,直逼太原,山西局势危在旦夕,铭贤学校决定迁徙。
迁移
1937年10月13日,铭贤学校开始紧急疏散人员和图书仪器等物,师生200余人分批从太谷向南迁移至运城。在南迁
山西农业大学 校园风景
到祁县东观时,遭到日机轰炸,炸伤我学生多人,广大师生对日军的暴行无比愤怒,对国民党的不抵抗切齿痛恨。11月8日,太原沦陷,晋南局势紧张,铭贤学校遂由茅津渡过黄河至河南陕县。停留三个月。因经济措据难以维持上课,便于1938年1月迁到西安,借用尊德女校旧址继续上课10个月,颇得当地人民的好评。后来日机多次滥炸西安各处,学校又于11月迁到陕西沔县。因其地处偏僻,难以发展,最后于1939年3月迁到四川省金堂县姚家渡曾家寨作为临时校址。从抗战以来,铭贤学校辗转四省,重迁五地,行程两千多公里,才有较为固定校址。经筹划后,中小学即行复课,同时积极筹办农工专科学校。购置地亩,兴建校舍,聘请教师,增添设备。经一年多的筹备,于1940年秋,正式招生上课,学制为三年。按当时教育部规定,专科学校仅设科、不设系。全校分农学部和工学部。农学部分设垦植、畜牧、农业工程三科;工学部分设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三科。专科学校共招生三年,三年中在校学生111人,共毕业学生80人。教师4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助教14人。教师多数毕业于全国著名大学,或在国外大学获得学位。有的教师能开二、三门课程,甚至同时开四、五门课程,并且还能在课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学校对学生要求严格,教学秩序好。凡学生违犯校规,令其退学;学生考试有舞弊行为的,除取消该课成绩外,并视情节轻重予以记过、开除处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