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毕业证样本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毕业证样本、报到证样本、档案、学位证样本等。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94年(至2009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务院首批授权可以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和自行审定教授、博士生导师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国家重点支持开展“国家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以及全国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和教育部首批实行“长江学者资助计划”可以设立特聘教授的高校之一。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于1986年建立,地处江苏省苏锡常经济高速发展地区,位于国家级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436亩。设有机电工程学院、计算机及信息工程学院(常州)、商学院(常州)和人文社科部、数理教学部、外语教学部、体育教学部四个公共课教学部,设有“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常州市输配电及节电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研究机构。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14个本科专业,具有机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覆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材料加工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机械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5个领域的工程硕士。 现有教职工569人,其中专任教师301人,高级职称105人。各类学生达9000多人,其中本科生5459人,研究生542人(含工程硕士生245人),继续教育学生3000多人。 常州校区根据河海大学的整体目标要求进行学科建设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河海大学的办学规格和要求办学,以发展机械类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重点,并与校本部一起加快发展信息类学科专业,择优加强管理类学科专业。同时,坚持“立足苏南,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注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常州校区始终坚持本科教育教学的中心地位,以“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元结合”的培养模式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优化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主线,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实施“3+1”学制,探索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改项目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每年拨专款支持学生创新,设立创新实验室,学生自我管理、自行设计、自由探索、自主创新,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搭建了平台,取得显著成效。2000以来,学生参加部(省)级以上竞赛获奖累计134项,获奖1000多人次,在机器人足球世界杯比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硕果累累。其中“e龙队”多次代表中国出征机器人足球世界杯并取得骄人成绩,学生在2006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得江苏高校唯一的一等奖。 校区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工作,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育人环境不断改善,为河海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在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中成绩突出,学生考研升学率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且就业质量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常州校区从学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入手,积极推动党建、“三个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人文河海,建设和谐校园。以“好班子”建设、学习型支部创建、学生党员先进性进社区等为代表的党建工作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校区领导班子被评为常州市“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校园环境优美,人文氛围浓厚,获“江苏普通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常州市文明单位标兵”、“全国水利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以2006年常州校区办学20周年庆典为新的起点,常州校区迎来了新世纪发展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 展望未来,常州校区将按照第四次党代会确立的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校区”的奋斗目标,以建设学校创新教育示范点为核心,构建校区本科教学的特色;以建设机械学科为重点,构建校区学科建设的特色;以建设学校服务地方的桥头堡为切入点,构建校区服务社会的特色,实现常州校区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特色研究型大学的宏伟蓝图作出新贡献。现任领导李乃富 校区党委书记周建方 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建青 校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 雷 校区管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