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中学毕业证样本(2)
一九三九年二月,日军逼近四会,日机频频空袭四会镇,四会中学在这种情况下,被迫临时迁到下茅墟复课,校址设在塘头林岗营的李氏宗祠。李氏宗祠只是一间小祠堂,临时划分为五个课室和一间办公室,条件十分简陋,四会中学师生就在这困难的环境中度过了六个春秋。
一九四四年秋开始,学校招收了一班高中一年级新生,另附设一个小学师资训练班,全校七个班,总人数达三百人。这时四会中学已成为完全中学建制。
一九四五年春,日军渡过北江骚扰四会镇,下茅墟也在受威胁的范围,学校几度疏散,后来决定迁到地豆区的邓寨水车头,与第二中学、简易师范合并上课,改名为"联合中学"。同年七月,"联合中学"解散,四会中学迁至地豆狮岭乡上课。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四会中学即迁回下茅墟原址上课。一九四六年二月,四会中学经过六年流离,才迁回四会镇原校址。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四会中学有不少学生直接参加了抗日工作,为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作出了贡献。有一批学生参加了中共领导下的武装起义,在四会的烈士当中,就有原四会中学学生陈广华、李慧中、吴春根、巫镜池等人。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拨资重修绥江书院,为了加紧培训师资,四会中学高中部暂时停办,设立了简易师范班。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四年间,共培训了百多名教师。一九五四年,政府任命招曙为校长,四会中学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五四年至五九年是,先后建起了"五四楼"、"五五楼"、 "五九楼",面向全区(粤中区)招收高一新生两个班。不少学生来自佛山、三水、肇庆、高要、怀集、广宁、封开等县市。那时,师生起早贪黑,勤教勤学,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高考升学率达82%,排在肇庆地区各县市的先进行列,四会中学成为当时粤中地区一所颇有名气的中学。
一九五四年,四会县立第二中学(今江谷中学)成立,一九五五至一九五六年,四会县立第三中学(今黄岗中学),四会县立第四中学(今地豆中学),四会县立第五中学(今石狗中学)先后开办。此期间,四会中学校名曾一度称为"四会县第一中学"。因为以序数词冠称中学未能显示地方色彩,县人民政府就规定县属中学的校名以学校所在地命名,故顺理成章地取消曾一度称为"四会县第一中学"的校名,恢复为"四会中学",一直至今。 十年动乱期间,四会中学奉命停课闹革命。期间,学校受到较大的破坏,有些校舍被拆毁,图书和教学仪器大量散失。在职的教师约有百分之五十九先后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学生真正读书的时间十分少,无心向学,教师也无法学习业务和认真备课,教学质量明显下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