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毕业证样本(4)
7809
凤埔乡
16946
卓洋乡
13915
大甲乡
13356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古田人口为323700人。
5经济“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
1949年6月古田解放,即着手稳定社会和恢复国民经济工作。1951年,古田县实行土地改革,95%以上的土地分回到占农村人口95%的无地或少地的农民。随即农民开始组织生产互助组,1952年,互助组计3294个,户数27118户。当年,古田县粮食总产量6.47万吨,比民国30年(1941年)最高年产量的5.57吨增长19.3%,比1949年增长32.58%。
1952年,古田县人民政府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对私营工商业的领导和管理。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方针和“自愿互利”原则,先私人合营,后公私合营,帮助解决产供销等问题;并加强财税控制和信贷管理,进行征粮、减租减息、平抑物价等一系列工作;对粮食、红糖、木材等主要商品实行国家牌价。中国人民银行古田县支行,把加强银行综合信贷计划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年开始在城乡组织信用合作社。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生产迅速发展。1952年与1951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6.20%,财政收入增加6.3倍。
“二·五”计划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
1958年进入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时值“大跃进”,指导思想上侧重工业发展,“以钢为纲”,制定高指标,追求高速度,发动全民“大炼钢铁”,浮夸冒进,竞放高产“卫星”。1959年,全县兴办国营炼铁厂3个,各公社、大队亦竞相建高炉、办炼铁厂,炼出土铁每吨亏本370元。是年,仍未摆脱高估产偏向,统计国民生产总值为4535万元,比1957年增38.6%,工农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89.1%,其中工业总产值增加2.5倍,基本建设投资2617万元。但是,这种急躁浮夸的“跃进”,打乱经济平衡,导致国民经济畸型发展。同时,农村实行公社化,生产瞎指挥,取消农民家庭副业,加以自然灾害,导致1959~1961年出现经济困难,农业生产遭受破坏而减产。城乡居民月人均口粮最低时仅10公斤左右。整个国民经济滑坡,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减15.4%,其中农业总产值递减15.9%,工业总产值递增5%。1961年,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7.1万吨降至4.99万吨,其中1958年水库淹没耕地3.74万亩,损失产量1.28万吨。
1961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执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开始取消“公共食堂”,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副业生产。同时压缩基建投资,工业企业经过“保、停、转、压、放”,大部分经济效益低的炼钢厂相继下马,扭转了经济畸型发展局势。1965年,古田县工农业总产值比1962年增长17.3%,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3.2%,农业总产值增长48.9%。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