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深思:“八年抗战”为何改为“十四年抗战”

来源:高中家园网

抗日战争开端问题关系到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关系到九一八事变历史地位的认识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认识分歧。

据新京报报道,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

“十四年抗战”概念确实有悖于我们耳熟能详、已成为常识,并为群众喜闻乐见的“八年抗战”概念。而与舆论表现出的惊讶不同,学术界其实一直存在“十四年抗战”和“八年抗战”两种说法。例如,早在1995年即二战结束50周年之际,北大教授金克木就曾说道:“追本溯源,大战的开始并不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也不是1941年6月德国袭击苏联,也不是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引起英、法对德宣战,实际上是日本侵略中国战争中的1931年沈阳的‘九一八’和1932年上海的‘一二八’……”

但是,对于十四年抗战概念于史有据乎?我们还必须得回到历史当下。

十四年抗战有历史支撑

日本帝国自明治维新后以英为师,脱亚入欧,内政外交追随世界列强的殖民逻辑,企图“八纮一宇”,开疆土于四方,通过“赌国运”,在清末接连战胜两个大国中国、俄国。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重创了日本列岛,为解决经济危机,日本政坛与欧洲意、德一样,普遍右转,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开始抬头并影响日本政治,九一八事变就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发生。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国民政府一直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借口,消极应战。蒋介石认为当时中国的政治、财政、军备,无法与已经现代化了的日本抗衡,中国只能暂时隐忍。但隐忍并不意味着投降,国民政府为应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开始布置国防工程,并将一部分工厂向内陆迁徙,加强对经济资源的调查和管控。

而中国共产党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立即通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抨击蒋介石不抵抗主义的政策,提出通过抗战“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并在东北组织了磐石游击队、东满游击队、珠河游击队等七支抗日游击队。

除国共两党外,其他中间政派抗日民主运动也蓬勃发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代表城市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大公报》《申报》等媒体纷纷发声,批评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提出抗日要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