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第三中学毕业证样本(4)
1956年春,中共福清第三中学支部委员会建立。学校行政职能机构的管理力量也得到充实。同年9月,增办高中部,招收高一年新生两班,学校从此成为完全中学。1959年9月,该校学生数首次突破了数十人、数百人的徘徊,达到1086人。在办学规模上,成为福清县举足轻重的一所学校。同年9月,该校召开了1960届毕业班师生誓师大会,提出了“树雄心,中考确保全县第一;立大志,高考力争全省上游”的口号。直到1966年,这个口号一直激励着全校师生认真教学,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为国争光,为校争光。
“文革”前的福清三中,继承和弘扬了融美时期“艰苦朴素,勤学苦练”的优良传统。在六十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全校师生仍然听党的话和党一条心,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互助友爱尊师爱生。在课堂之外,生产劳动实践成果卓著,文娱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各项政治活动中,师生员工也均以赤诚之心,投入其中。在当时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广大师生员工“吃进去的是草,流出来的是奶”。正是这种赤诚的热情和高度的凝聚力,蔚成了“文革”前福清三中繁荣昌盛的洋洋大观。1962年11月28日,学校隆重举行了七十周年校庆活动;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先生为该校题写了“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校名,并转赠郭沫若题词“教育乃人生第一乐事”给学校。
福清三中初历12届(1955-1966年),累计学生人数共11816人,平均每年在学约985人,年最高学生数是1965年的1264人。首届高中毕业生75人中有58人录取到大中专院校深造。据不完全统计,从1959年至1966年间,就培养了2098位初高中毕业生。他们今天都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在福清市各部委办局和各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福清三中校友占有相当的比例,他们大部分都是这个时期的毕业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德淦,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省政协副主席王钦敏,省武警总队总队长薛国强少将等,均在本时期毕业于福清三中。
“文革”前福清三中12年间,林贞瑞历任校长,施联惠、陈栋徽先后任副校长,施联惠、唐超、朱玉墀先后任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
五、挫折(1966.6-1970.1)
1966年6月,历时十年的左倾严重错误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同年6月5日,福清三中“四清”运动结束。原驻校“社教工作队”改为“文化大革命工作队”。“文化大革命”接踵开始。校园内大字报大量出现,绝大部分领导和教师都被贴了大字报。学校主要领导被错误处分或“靠边站”。8月,党支部主要领导易人。9月,红卫兵组织成立,学校“停课闹革命”。不久,“革命大串连”开始。
1967年,该校红卫兵组织分裂为“红总司”与“前战团”两大派别,双方“文攻武卫”,争斗不休。 1969年,福长平三县一千余名造反派进驻校园,学校图书、桌椅等设备再遭浩劫。1969年9月,学校被改名为福清龙田中学,随后成立了龙田中学革命委员会,开始办“学习班”清理阶级阶伍,众多的教职员工受到严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