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营中学毕业证样本(2)
1959年4月,国家给荫营中学下拨资金1.2万元修建校舍。经过全体师生3年的努力,1962年8月,下荫营村背后的红土垴上6间教室、6间办公室和10间宿舍拔地而起。9月1日,学校搬进新校荫营中学
舍,荫营中学有了自己的家。1961年,郊区对各乡镇中学的布点进行了重新调整,荫营中学改由荫营矿、硫铁矿和荫营公社联办,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保留下来,学制由三年改为两年。
1964年8月,全体教师参加阳泉市教育委员会组织的教师集训,学习了毛泽东主席的讲话等内容,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整顿了教学秩序,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教师教得得法,学生学得主动,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1964年初中9班(班主任杨来水)47名学生全部考入高一级学校。
1965年7月,阳泉市委和市政府下发通知,决定将荫营中学改为阳泉市第三初级中学,并恢复公办性质。8月,学校又建成了第二排的6个教室。
十年浩劫(二)十年浩劫,举步维艰(1966年至1976年)
1966年,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荫营中学遭受重创,不少教师受到迫害、批斗,学生被卷入了这一场政治灾难,学校一度瘫痪,教学秩序混乱。
1969年3月,学校恢复招生,当年招收初中班5个。9月,学校按照荫营公社党委会的决定,招收39名初中毕业生,办起了一个“红医班”。年底,学校组建了新的领导集体,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路聚盛任革委会主任委员。
1970年2月3日,响应国家教育部“念高中不出社”的号召,荫营中学将上一年办起的“红医班”更名为荫营中学高中班。这就是荫营中学的高中一班。高中班的诞生,翻开了荫营中学高中建制的新篇章,使荫营中学成了一所初中班、高中班共存的完全中学。1970年3月2日,高中二班和高中三班学生相继入学。学校实行六轨制,在校学生1006名。
1971年,学校建起位于校址西北角的单面二层楼,解决了部分教师家属居住困难的问题。当年5月1日,学校举办了第一届师生运动会。在市区组织的学生运动会上,校体育队多次取得第一名或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有二十多名运动员代表阳泉市参加了全省比赛,还为省队输送了优秀运动员。
1973年,落实干部政策,恢复校长制。
1976年10月,十年内乱结束,荫营中学又一次走向新生。
恢复振兴(三)恢复振兴,稳步提高(1977年至1989年)
1976年以后,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路聚盛为党支部书记,张国福为荫营荫营中学
中学校长。这些同志积极热情,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对于医治“文化革命”给学校带来的创伤,整顿学校秩序,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一方面负责营造一个清新的学习工作环境,清除大量垃圾烂土,粉刷旧房屋、教室,新建了建筑面积为1239m2的三层办公楼;另一方面着力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格要求全校师生遵守校纪校规,按常规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