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 坚持宽松教育有多难?
五年前,儿子哈利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作为父母,我们没有追逐所谓的名校,而是选择了北京西城区一所普通小学。
从坚信到迟疑
我和我先生都是北大毕业的,都认为是否上一个最优秀的大学,对后续人生并不具有决定性影响。每个人有自己的智商水平,如果他不是某个层面的人,即使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或其他方式而进入另一个学习竞争环境,他也会和周围的人有差距,在这个差距中有些性格的孩子就会不自信不快乐。所以我们并没有要求孩子必须是出类拔萃的精英,他只要做自己就好,我们也不需要他来完成父母的人生梦想。
我生长在北京一个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学在崇文区一个很普通的学校,周围没有一个人上过大学。但是我从小读书就很轻松,高中考上了当时排名第一的北京四中。我的初中同学很多上了技校、中专,现在做会计、酒店管理等工作,不少人过得很不错。
我考试比他们出色,后来上了北大,但我从不觉得自己的人生就高人一等,考试能力不是社会生存能力,更不是幸福人生的保证书。我们这些同学里最成功的,也不是当时学习成绩最好的。因此,在我看来,没必要为了上名校的目标付出太多,顺其自然就好。
可是在国内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坚持自己的观念是困难的。很多时候,我们夫妻想减少社会压力对自身行为的干扰,但这真的很难。我们也常常怀疑自己这样的思考和行为,是否正确,会不会耽误了孩子的未来。
宽松带来的孤独
像我们这样放养孩子的教育方法,在朋友圈里也算异类。周围的朋友都在努力让孩子上名校,他们的孩子多少都有一技之长,而哈利什么技能班、学习班都没上,周围的很多人都觉得不可理解。
在周围几乎所有父母都在给孩子加压的时候,我发现坚持宽松的教育方法,在某种程度上让孩子变得有些孤单。我儿子小的时候,周围还有一些同龄的玩伴。他们一见面,就开心得大叫,然后疯跑着去玩各种游戏,欢乐洋溢。读幼儿园大班时,情况就开始发生变化,他周围的同学几乎都去上各种补习班了,比如主持、朗诵、英语、识字等等。
刚开始哈利还能比自己小一两岁的孩子玩。等他再大一点,他在小区里真的找不到玩伴了,其他孩子都在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做各种作业。
哈利是一个偏内向的孩子,比较容易感受到压力,所以我和我先生都希望他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长大。在小学报名时,我们去的H小学非常普通,孩子的家长有不少是自己做小生意的外来居民,或者是极为普通的劳动者。我觉得他们很淳朴,也很看重孩子的教育。哈利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