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第一高级中学毕业证样本图
秭归一中创办于 1941 年,在六十三年的办学历史中,共经历了三次搬迁。学校始建时,校址在水田坝下坝,借用姜、冯二姓房屋作校舍, 1946 年秋,“因人民解放军在兴山县活动,逼近秭归县境,又因水田坝瘟疫流行”,当时的县政府指示学校首次迁至沙镇溪临时授课。 1947 年秋,学校由沙镇溪二次搬迁到县城后坡,接收县政府迁回原处后留下来的火神庙及孙、黄二姓房屋作为校舍。与前两次搬迁相比,此次随三峡移民搬迁是建立在全新的历史背景、全新的建设蓝图、全新的科技条件、全新的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通过搬迁,跨越了时空,实现了质的飞跃。
从空间上看,新校由古城归州东迁四十公里 后,坐落在三峡大坝上游 1.5 公里处的西陵峡南岸,位于夔龙山和凤凰山山麓,集“龙”的灵气和“凤”的秀气于一体,背倚峡江群山,面临高峡平湖,占据着坝上库首独特的区位优势,融合了巴楚文明悠久的历史传统,继承了屈原故里丰厚的文化底蕴,加上有了因三峡工程建设的需要而建设起来的快捷的水陆交通网络,有了与省内外知名学校进行高频率、快节奏地交流活动,屈乡人民已经走出了狭隘的地域限制,正立志在坝上库首这片希望的热土上,把秭归一中建设成为享誉荆楚的名校、全国知名的学校。
从时间上看,从新校园筹建到如今,他们仅用七年的时间,毫无疑问已追回了历史,又大踏步地追赶着现实。回顾学校自开办以来,由于受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地方人民政府不可能给学校以更多的投入。加上三峡工程在动工前经历了十年的论证期,学校也相应经过了十年的停建和等待。截至 1998 年 7 月搬迁前夕,积贫积弱的秭归一中总共五十六年的办学历史中,仅积累固定资产 226.3 万元,与最基本的办学要求相差甚远,与外面世界的发展速度逐渐远离。好在物质世界的贫乏更能激发穷则思变的斗志,“越穷越要办教育”早已形成共同的心声。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弥补过去的发展不足,去追赶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抢抓机遇,抢抓时间,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一张白纸上描绘了最新最美的蓝图,从一片空地上立起了“坝上库首第一校”,七年基本建成了校园校舍的主体,基本改善了硬件设备和设施,正在朝着一流的教学设施、一流的办学条件迅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