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第二中学毕业证样本图(2)
1948年12月初,游击队攻打石屏城撤退后,秀中师生大多投笔从戎投入反蒋斗争,学校即被勒令停办。
总之,学校的革命风匀,影响推动了社会的觉醒、前进。所以,当时宝秀被喻为“小延安”,宝秀中学喻为“小抗大”。
1949年春,由于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地方父老的坚决反对停办,学校才得以开学上课。随着昆明学生运动向纵深发展,在昆师生们流入农村。地下党通过各种渠道又安排了部分老师到学校任教,进一步堆动了革命斗争。然而到十月中反动政府再次武装解散了宝秀中学。革命师生仍坚持地下斗争,直至云南和平解放。
1950年4月初恢复上课。一学期后,由于学校受反动政府的迭次摧残,国家财政经济困难,学校奉令与石屏中学合并。同年秋,经张道生等开明士绅商议,决定捐资复办,立案改名为“私立宝秀初级中学”,再由夏俊德任校长并组织筹办。
1952年8月,国家财政状况基本好转,经省文教厅批准接收并名改名为“云南省石屏第二中学”。11月25日,县文教科长葫钊代表县政府来校办理接交手续。宣布:第一任校长梁维忠,教务主任邓大观,总务主任苏崇义,并举行庆祝大会。
1954年,团县委重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来校筹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这是建国后首次成立团支部,苏崇义任支部书记。在这期间,学生会王作得到加强。学校继承和发扬了建国前革命的秀中校风,学生会的优良传统,课外活动及社会服务工作均搞得出色,得到团县委及师生群众的好评。
1958年2月,王玉明调任校长,并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结合教学兴办了一些厂(场)。同年秋,开办高中部,至此,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1959年冬,新建的石屏县第一幢三层教学大楼—红专大楼,由 于 发 动 师 生 劳动建校,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1月学校改名为“红星中学”,停课闹革命,三年未招新生。1970年5月,又改名为“石屏县五?七教育革命中学”。设各种专业班(中师、赤医、电工、电讯 、农机等)。
1972年10月根据上级指示,恢复“云南省石屏县第二中学”的名称。
1983年春学校召开建盖学校大门楼座谈会,由热心地方教育的各方人士倡议、捐资,至1 9 8 5年按计划建成四层钟鼎式校门楼一幢。
1987年学校圈定了围墙,1990年建盖了学生食堂。
1992年2月以来,新调整后的领导班子锐意改革,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视教风学风建设。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建设和勤工俭学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学校领导坚持探索进取,逐步找出了一条适合校情的管理模式。明确提出“严谨、求实、谦恭、勤奋”的校训和“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以服务求稳定”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行三制改革,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校风的根本好转,使这所九旬老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今年学校建设步伐又向前迈进一步,新建了一幢教学大楼。拓宽了勤工俭学路子,兴建了宝秀股份制红砖厂,开辟了百亩果园示范基地,使贫瘠的红土地生机勃勃。1993年10月建立的“石屏二中兴学育才奖励基金”,在各位校友及社会同仁的热情支持下,截止1996年11月l4日,已筹集资金117,285.97元。学校利用利息奖励在职的优秀教职工和在校优秀学生,收到了良好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