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四甲中学毕业证样本图
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的前身是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两江总督李鸿章等捐资创办的东渐书院。民国二年(191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把它改为南通第三高等小学,1951年创办成通东地区最早的一所中学, 1999年晋升为江苏省重点高中。学校现有教学班39个,师生2500多名,占地面积100多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拥有各种楼宇21幢,整个校园气势恢宏,宁静优雅。学校自办中学五十年来,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创建市内一流、省内知名的现代化学校”为奋斗目标,在教学质量、国防教育和后勤服务等方面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品牌优势。学校的有关办学经验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作过报道。近五年来,学校已四次荣获海门市高中质量管理一等奖。2001年、2002年高考综合评估两次进入全省前140名。学校先后获得了解放军总参谋部授予的“报务训练先进集体”、“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贯彻体育卫生两个条例优秀学校”、“江苏省电教示范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等光荣称号,赢得了很高的社会声誉。
春茧吐丝结茧的时候,不会想到铺成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苗芽破土而出的时候,不会想到长成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溪水潺潺出山的时候,不会想到汇入浩荡江河,注入汪洋大海。
如果把四甲中学比作一条奔腾的河流,那么她可上溯到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通州知州梁悦馨捐资八百千、两江总督李鸿章捐资四百千创办的东渐书院,校龄名列全省高中第四,可谓开通东教育之先河。民国二年(1913年)著名实业家张謇改书院为小学。解放之后,从初中发展到高中,再升格为南通市重点高中、江苏省三星级重点高中。涓涓细流,汇成大川。
四甲中学的源远流长,离不开阳光的哺育。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不断增拨教育经费,增调骨干教师,使四中枯木逢春,生机焕发。
四甲中学的源远流长,离不开大地的滋润。据史书记载“建设之意,以本乡之东,地近滨海,能读书者十不得一,乃谋之斯院以促进文化焉。”解放以后,通东人民节衣缩食,捐资办学,使四甲中学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四甲中学的源远流长,离不开春天的风雷。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之后,四中人锐意改革,争创一流,使四中如虎添翼,迅速崛起。
四甲中学的源远流长,离不开草木的恩泽。四中人以特有的韧性和干劲,几代人焚膏继晷,呕心沥血,使数万莘莘学子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