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 教育的“近忧远虑”导演“小别离”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发布了《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发展趋势报告》,随即引起社会广泛的热议。报告指出,赴美留学生中,研究生增长已经停滞,本科生则继续稳定增长,研究生占比已经从10年前的近80%,跌落至去年的42%,今年将继续下降至40%以下。引人注意的是赴美读中学的小留学生增长强劲。截至2015年11月,赴美就读的中小学生已经高达34578人,占在美就读的国际中小学学生的52%,并继续保持2位数增长比例。(中国教育在线10月22日)
正如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小别离》中纠结于是否将还在念中学的孩子送往国外留学的家长一样,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正在被这股“低龄化”留学潮所影响。而这股浪潮从何而来?又将把中国的下一代卷向何方?
不可否认,自踏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留学热”就一直高烧不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这场“高烧”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市场经济的活跃催生了许多高收入家庭,物质上的富足使他们进一步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在教育投资上他们毫不吝惜。这些家庭雄厚的财力足够支持小留学生们自中学至本科甚至研究生阶段的所有开销。胡润百富的一份《留学趋势特别报告》证实了这一观点,报告显示,对于“高净值人士何时送子女出国”这一问题上,超过30%的高净值人士选择高中阶段,大学排在第2位,占比23.14%;初中以13.76%的比例排名第3,而小学阶段的比例甚至超过了研究生。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众多中小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在不断革新。它们加强国际课程教育,与国际友校积极开展学生交流和游学项目,为新时代的中小学生们提前打开走向世界的大门。大门一旦开启,孩子们探索新世界的愿望就会不断膨胀。国内留学中介机构闻风而动,和瞄准中国教育市场的国外学校联手,迅速抢夺这块炙手可热的留学市场,为小留学生们搭筑起更多民间自费留学的桥梁。
有人说,留学潮的“低龄化”是国人盲目崇洋媚外的进一步体现,国外教育强大的吸引力让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难以抗拒。但笔者认为,国内教育的弊端也是留学“低龄化”现象的助推力。比较与选择是人的一种本能,如若国内教育已经足够满足家长们的教育期望,为何他们还要将尚未成年的孩子推向国外呢?
虽然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在锐意改革,而且初衷甚好,但大部分美好却仅仅止步在设想阶段。我们的基础教育一路高歌素质教育,但课外培优补课的传单在却校门口漫天飞舞;我们呼吁“不拘一格降人才”,但考试成绩依然可以在人才的挑选上一锤定音;我们常幻想着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带来中国文化的复兴,但殊不知应试教育已经将这些天才的头脑扼杀在了少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