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中学毕业证样本、高中成绩单、基本内容合江,地处川南边陲,东与重庆市的江津市接壤,南与贵州的习水县、赤水市为邻,长江、赤水河、习水河三江交汇于此,系长江出川第一县,属盆周山区农业县。合江县建制于西汉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年),初名符县;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改为合江;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合江县又改名为符阳县,后于明太祖洪武初年(公元1368 年)才恢复合江县名称,沿用至今,现隶属泸州市。合江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是长江上游岸边置县最早的三县之一。全县幅员面积2436平方公里,人口 84万多。 仪书自古以来,合江以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文化传统优良著称。著名文学家,诗人杜甫、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文天祥、杨慎、王士祯以及民国时的朱德、冯玉祥等人都先后到过合江,作诗记游。在清末民初时合江有留日学生百余人,有“小东洋”之称。一时名人荟萃,让人留连忘返,营造了符阳大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合江中学就深深地扎根于这片沃土之中。 合江县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 年)起就在县城内创办了凤院,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开始创办新学。就是在这样一个有重教兴学传统的地方,由当时的知县薛宜璜,视学刘天赐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筹建县官立文科中学堂,张开文任监督(校长),1910年正月开始招生,定名为“合江县官立文科中学堂”,建校之始是与城内县官立高等小学合住,次年搬迁到合江县城城西风景秀丽的中南山上的川主庙,9月民军起,校舍驻军,学校停办。 1912 年,政府通令改学堂为学校,改监督为校长,7月,筹议将西门外的武侯祠增加为校址,8月开学复课,更校名为“合江县立中学校”。9月奉教育部令,规定新章 “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确定修业年限为四年。1916年帝制之役,北军驻校,学校再次停办,这年秋北军离开,学校才又开校授课。 1923年8月,奉省长训令,按照《四川实施新学制讨论会议》办学,中学三年毕业,校名改称为“合江县立初级中学校”。1946年下期增设高中部,始为全日制完全中学,定名为“四川省合江县立中学校”。 1949 年秋初中开始招收两个班,1951年初,合江女中合并到合江中学,开始男女合班上课,同时合江师范校也合并到合江中学,称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师范部,独立上课,下期,合江师范又分立建校。1952年初学校被省政府更名为“四川省合江县第一中学校”,1953年学校成立教育工会基层委员会,1954年上期学校成立“共青团合江中学总支委员会”,1957年下期成立“共青团合江中学校委员会”,1959年合江中学建立“党支部”,学校大礼堂落成,1961年下期,初中部迁至菜坝中学校址内行课。1962年起,学校又被省政府更名为“四川省合江县中学校”,简称“合江中学“,其校名沿用至今。1963年下期,初中部由菜坝中学迁回校内。1967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开始停课,1969年1月学校恢复活动,1970年春季开学,招收初中新生14个班,班级改为连、排建制,5月“合江中学革委会”成立。1971年秋,开始招收一个班高中。1973年9月“合江中学大桥分校”建立。1974年取消学生组织的连、排建制形式,恢复班级组织和班委会。1976年8月,“合江中学大桥分校”结束,分校更名为合江县大桥初级中学校。为了开门办学,1976年下期在密溪场招收一个高中班,由学校安排教师到密溪授课。1977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密溪高中班迁回校内上课。1978年撤消学校“革委会”恢复学校领导名称,当年合江中学被确定为宜宾地区重点中学,后为泸州市重点中学。1979年4月,教育工会重新建立,并开展活动。2002年3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2005年5月,县委、县政府将合江县菜坝职业高中划归合江中学管理,成立了合江中学菜坝教学区。2003年7月,合江中学菜坝教学区被县委、县府整体卖给了合江县少岷职业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