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深圳考生赴港读大学 过来人送你6点经验之谈(4)

香港也成为通往欧美名校的跳板。港大预计在2022年实现为每个本科生分别提供一次海外交流、一次内地交换的机会,与全球超过350所大学签订交换生计划成为香港高校的硬件之一,无疑为学生毕业后赴欧美大学继续深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香港推行“三三四”教育改革,大学已由三年学制改为四年学制,不仅与内地学制衔接,方便学生就业与继续进修,也让内地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与香港本地的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当然,彼此融合也需要双方的努力。而随着双方了解加深,如今很多内地学生都已经像叶希韵一样拥有不少香港“死党”。

内地学生在适应,香港社会也在适应。今年,赵晨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自己班上越来越多的香港本地学生,在拼写自己的名字时,用的是拼音而不是英文。这些孩子大多是97回归时内地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父辈说普通话,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过拼音与汉字的学习。二十年后,这些在香港本土长大的孩子,在与内地学生交流时,会自然而然地说着普通话,来自内地的学生,也会尝试着用粤语与本地同学交流。

2

来港后的困难与挑战?

首先要过语言关,适应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自我管理等因素

2012年以649分的高考成绩从深圳中学考入香港浸会大学,闫旭来港之后首先要克服的是孤独感。港校采用学分制,没有很强的班级概念,大家都按自己的时间表选课。如果在内地读书,会分到一个班,几十个同学一起生活和上课,一开始就会有一个稳定的朋友圈。闫旭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了校内和校外一些社团,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玩耍,逐渐纾缓学习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孤独。

“刚上大学那会儿,感觉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叶希韵这样形容初来乍到的感受。香港的大学生活简直“太自由”了,全校所有课程自由开放,课外活动异彩纷呈,学生可以非常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叶希韵一句话概括说,“从高中到大学,不是一个暑期的距离,而是两种截然不同学习模式的区别。”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