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反家庭暴力法》让儿童远离暴力之手(2)

禁止和消除针对儿童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说到底,反对针对儿童的一切暴力行为就是依法维护儿童的权利。有必要借助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的有利时机,本着“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基本原则,将该法更加深入细致地贯彻到一切儿童工作中,进一步做好儿童权益保护工作,让法律工具和法治精神更加深入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成为呵护其健康成长的神盾。

有关部门和广大儿童工作者也应更加自觉地使用这一重要工具和武器,进一步做实儿童权利保护工作,反对一切形式的针对儿童的暴力,不断夯实儿童权益保护网络,确保儿童免遭任何暴力的伤害。

打骂孩子不再只是家务事

《反家庭暴力法》实施后,所谓的打骂孩子不再是单纯的“家务事”,而成了法律必须管的公共事物、法律事务,甚至成为庄严的国家事务。

我国首部反家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今起施行。反家暴法所称的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意味着,看似“天经地义”的“暴打老婆和孩子”等行为,今后将违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好家风是一所大学”等告诉我们,家庭风气对孩子的二次成长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为孩子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输送不同的养分。家庭文明优雅,孩子则努力向上。父母酗酒打牌,行为粗鲁,孩子则多顽劣庸俗,格调低下。

道理很好懂,却不好落实。因为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多有居高临下的传统。面对家庭冲突、孩子的不乖,虽然很多家长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但还是一不小心就让所谓的惩戒滑向暴力的边缘,打骂、羞辱、冷嘲热讽、精神暴力等,时有发生。

家庭暴力伤害了孩子的自尊,撕裂了他们的安全感,更在其幼小心灵中播下了暴戾的阴影。联系到有的老师打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暴力相向,成因虽是多方面的,但来自家庭的棍棒教育方式,也绝对是一种重要因素。心理学证明,很多不良的心理问题,多与童年的成长经历和阴影有着直接联系。

让人不解的是,各种家庭暴力明明已侵犯了孩子的合法权益,践踏了他们作为平等生命的尊严,但由于周围的家庭多将打骂孩子当作教育常态,自己也就盲目从众。谁不这样做,反而就不正常了,甚至将暴力教育贴上所谓“家务事”的幌子,他人无权过问。即便打骂孩子,也不会受到任何法律处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施暴者的肆无忌惮。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