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母亲陪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学业受影响最小(2)

本调查运用我们开发的学生学业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国10个省份(东部2省、中部5省、西部3省)20个市(县)的中小学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调研组共计调查初中69所、小学110所。鉴于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识字和认知水平有限,问卷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年级选取一个班级的学生统一作答,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由调研人员和班主任做适当的辅助工作。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2955份,回收22955份,回收率为100%。剔除不合格问卷后,有效问卷共计20153份,问卷有效率为87.8%。最后,从有效问卷中择出农村学生的数据,9406个样本,作为本文分析的面板数据。

本研究数据的基本信息分布如图1所示:

学习目的比较分析

学习目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为什么学习”。本研究从学生学习目的的内在性程度来描述学习目的,从低到高调查问卷依次采用了“家人的要求、不上学在家没事干、给家人争光、想学习知识”四级来评定,分别记为1—4。
我们以初中生和小学生为样本,分别进行了不同监护类型的均值比较分析和以监护类型为因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无论在初中阶段还是在小学阶段,非留守儿童(父母监护型)的学习目的的内在性均高于留守儿童,同时,中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在性在监护类型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具体言之,从均值比较的角度看,父母监护型儿童与母亲监护型儿童的学习目的内在性较为接近,均排前两名,而父亲监护型儿童和其他人监护型儿童的学习目的内在性则相对较差。这与国内类似研究的结论有相通性,即母亲监护型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况较为接近,且明显好于父亲监护型和其他人监护型儿童。方差检验的结果印证了这一点,并且可以看出,不同监护类型学生的学习目的的内在性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留守儿童群体内部不同监护类型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另外,从学段的角度看,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在性要整体低于初中生。

学习习惯比较分析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长期约束与教育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活动特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利于成绩的提升。本文分别采用学习的计划性和坚持性来衡量学习习惯。其中,对于学习计划性的考察,采用四级评定,从“不会”到“主动安排”,分别赋值1—4。学习坚持性采用从“总是不能”到“总是和经常”的三级评定,分别赋值1—3。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