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大学生喝醉酒学校“喊家长”?根深蒂固的思维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明明是成年人的事情,结果套用非成年人的做法,这么做真的好吗?

“一经发现,学校将把你的醉酒后的照片用邮政特快的方式送达你父母。”近日,来自云南艺术学院的一则“禁酒令”,在网上引发了热议。校方表示,2018年新学期开学后,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积极营造安全、稳定、有序、和谐的校园环境,该校组织开展了“开学安全教育第一课”,其中包括禁止酗酒等宣传教育。据了解,云南艺术学院很早就已经发布过“禁酒令”,只是并没有像这次那么严厉。

“醉照寄父母”的做法,是不是有心?确实有心。在国内,很多大学都把“禁止酗酒”写入了学生守则。且不说酗酒、醉酒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压力,而且也发生过多起醉酒甚至大学生醉死的极端案例。据了解,云南艺术学院的后门就是一条酒吧街,有些学生醉酒晚归,在校园里影响他人,造成了不太好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即便“醉照寄父母”有着其他考虑,但也不能否认为了学生的殷殷之心。

“醉照寄父母”的做法,是不是有用?确实有用。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的父母与子女关系,越来越像汪曾祺先生讲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在意父母的看法和想法。特别是大学生,还处于向父母伸手的阶段,有些事可以做不可以说,有些事可以向同学说但不能向父母说。正如很多人在朋友圈屏蔽父母,换一个角度,其实也是在乎父母的态度。因此,对于“醉照寄父母”的作用,既不能高估,也不能低估,相信会起到一定作用。

固然“有心”“有用”,还是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我们的教育有着根深蒂固的“喊家长”思维,一旦哪个孩子表现不好了,或者老师认为需要制止一件事、吓唬一个人,立马提出“喊家长”。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回家喊爸爸”。网上流行一个熊孩子写的诗:“有本事冲我来,别在家长会上吓唬我爸!”看完这个,很多人笑了。在大家的童年记忆里,即便没有喊过家长,也被吓唬过喊家长。当然,因为喊家长,也发生了一些悲剧。

这种“喊家长”思维,还在社会上蔓延。譬如,在一些城市,为了遏制交通违法,公开提出相关交通违法情况同步通报其所在单位,没有工作单位的通报其所属街道。动辄“通报单位”,延续的还是“喊家长”思维。对于很多单位来说,面对“喊家长”也是一个难题。现代单位治理讲究规制,有几家单位的规章制度对于公民的社会行为作出限制了?面对交通违法“喊家长”,单位管还是不管?管了,找不到依据。如果不管,最多是同事议论,有些“丢人”,可真把纸捅破了,面子又算什么。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