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范进式喜悦”折射“青椒”窘境

持续的高强度刺激,可能在短期内刺激出更多的学术产出,但容易使青年教师过早产生职业倦怠和影响心态平衡,妨碍真正的学术创新。

近期,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学术生存状态的话题引发各界热议。一篇题为《范进中举式的青基胜利》的文章在网上流传,作者称申请到青年基金后,体会到了“范进中举式的喜悦”。今日之“范进中基”犹如当年之“范进中举”,相信确实有不少“青椒”感同身受。笔者两年前曾做过一项关于大学青年教师的调研,翻开访谈记录,当年一些受访者和此篇文章作者得知“中基”后的心情几乎如出一辙。

给予年轻学术人员资助本是好事,很多“青椒”认为,“青年基金是年轻人走上科研道路的第一桶金”。无可否认,获得课题资助对年轻科研人员的帮助很大——不但是科研经费的重要来源,更是科研起步的重要标志。但出现“范进中基”后近乎癫狂的表现,我们也应反思当前的科研资助方式以及科研机制所带来的副作用。而今,中国大学科研竞争渐趋激烈,各大学也习惯采用一种捆绑的方式来刺激科研业绩的提升:大学的声望和资源配置主要看大学排名,大学排名主要看重科研业绩,科研业绩不但要看论文,还要看课题。于是,各大学多将课题与学术人员的职称评聘捆绑。比如,规定评教授必须主持过一项或多项国家级课题,而且必须在指定的聘期内完成,否则不能晋升职称,甚至“非升即走”。此种机制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大学“青椒”们“中基”后如范进中举般陷入癫狂状态,因为不但“中基”事关“江湖”地位,更关系到生存糊口。

从学术发展逻辑来看,大学青年教师处于科研生涯的起步阶段,需要获得专心学术工作的基本保障,而不是一开始就将其置于激烈的竞争中。持续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在短期内刺激出更多的学术产出,但容易使青年教师过早产生职业倦怠,影响心态平衡,妨碍真正的学术创新行动的产生,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有魄力如中南大学 者,规定青年教师几年内可暂不上讲台,并提供20万元科研经费自由支配,目的就是保障“青椒”们安心学术,为长远发展计。但可惜的是,鲜见还有哪所大学的“青椒”们能享受这种待遇。随便逮一位“青椒”街访,他们都会有一本难念的经:教学、科研、服务社会、论文发表、课题申请、职称评审、经济压力甚至不断飙升的房价……哪一样能让他们省心?你若因此发问:为何我们的大学不能使青年教师专心学术呢?大学也很委屈:如今每所学校都力争上游,力图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排名,而科研成果是重要的指标。青年教师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生产者,不给他们加码给谁加码呢?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