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母语教育 铸就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近日,日本一年一度的书法比赛在东京举行,今年约3000人参加该活动。

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2月21日设立为“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以强化各国人民的“母语文化意识。”在此,我们通过各国教育中母语课程的标准或教学大纲透视各国母语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公民素养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命运,而优质的母语素养则奠定了公民个体的人文底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首次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而贯穿其中的一脉生命线首先是掌握基于语用规范、洋溢生命智性活力的母语。

贯穿教育的生命线

从学校初级阶段的认知和模仿,到高年级时的表现和创造,学会驾驭母语已成为未来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凭借对母语全方位的语用实践而立身成人,实现与世界的价值联系,开辟自己精神发展的独特路向。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全球课程和教学理论出现了多元演进的加速趋势。英国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劳伦斯·斯滕豪斯在深刻批判传统课程理论的基础上,主张尊重教学交互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化创造的“过程模式”。他强调,教育的“过程价值”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潜能的释放和更多的自由创造。而美国课程论专家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说,更是追求学习者在具体教学情景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独特表现,主张学习结果开放,弘扬创意灵性,诸如心灵与文体相拥中所迸发的非同质化的鲜活言语。而“批判教育理论”则提出反文本、反记忆的观念,催生了教学中对文本的“离心”倾向。

事实上,这些理论直接促进了外国母语教育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批判质疑和自由评论的高度关注。各国母语教育着眼于通过全方位、自足自享的语用实践而夯实语言“童子功”、铸就母语文化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传承并创新的教育实践

法国的《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法语课既要给学生带来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评观念”,而“掌握语言是阅读文本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而且该大纲要求,“在法语公共必修课结束后,学生应该能够阅读、理解并自己评论一个文本,找出文本中的语言、历史、背景、论述和美学等问题”,能够“形成自己的评判结论,形成自己的评判语言”。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