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重要使命

某中学举办成人礼,千余名学生在大操场为父母洗脚;某地举办千名少年儿童诵读《孝经》活动,声势浩大……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该如何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引起了广泛热议。

从2013年起,湖南省张家界市实行区域性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2014年,张家界市中小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模式,被评为湖南省市州教育工作创新(特色)项目。

记者就此与张家界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彭红进行了一场对话。

本土耕耘,“非遗”资源进校园

记者:人们从张家界归来,往往记住的是这里的山。但实际上,张家界是一个文化底蕴很深厚的地方。您能否介绍一下张家界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为什么要区域性推进“非遗”进校园?

彭红:张家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体系独特完整,全市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等十大类、73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桑植民歌、土家摆手舞、土家茅古斯舞、白族仗鼓舞、傩愿戏、土家花灯、张家界阳戏等最具代表性。

近年来,全市加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据统计,200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420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遗”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传承渠道不畅、资源急需保护、机构薄弱等问题,比如,桑植县现有各类传承人206人,但60岁至70岁的老人占34%,一些“非遗”项目因传承人年龄、身体等原因濒临消失。

2013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区域性推进“非遗”进校园,意义主要有三点:

首先,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国家的战略部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措施。推进“非遗”进校园,从青少年抓起,是守望民族根脉的具体路径。

其次,张家界因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旅游永远是张家界的大局和核心。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促进教育、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是教育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需要和选择。

再其次,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开展“非遗”教育传承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办学品味和打造办学特色。因此,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的需要,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