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大全_毕业之家园网移动版

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将环境教育融入基础教育(2)

在建设环境教育基地的同时,如果能从全国层面建立完善相关指导性教材或课程指引,那么,各地环保部门就能在此基础上依托当地的环境教育资源,开发相关课程。

地方环保部门不妨与基地的宣教科室进一步联合开展课程开发,切实利用好基地内的环境教育资源,设计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环境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应有完整的教学目标、流程和反馈,并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个要素,让学生的知识、技能及环境素养得到真正提升。

除了循序渐进的日常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议每周一节),还可设计适合四季的环境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应用和展示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例如,游云生态教育工作室面向深圳市中小学生推出了“春种树、夏赏蝶、秋收获、冬观鸟”主题活动。其中,“秋收获”环节是指中小学生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在社区、公园等公共场所,对市民进行环境知识宣讲,并配合互动游戏,更加有效地传播环保理念。有了日常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每个季度的总结性主题活动,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学年规划。

突出特色亮点,打造各地“生态名片”,并将其作为环境教育的核心内容

各地还应找到本地的特色亮点,打造成当地的生态名片,并在学生和公众中不断推广强化这张名片,以达成环境宣教目的。例如,深圳市的两大特色是红树林与黑脸琵鹭,其中红树已被政府认定为第二市树。深圳市中小学环保志愿者围绕红树开展了“认养红树苗-参与生态修复”系列活动,以“人人家里种红树”的环境教育渗透模式,通过记录自然观察笔记,深入了解红树的生长过程。对于全球濒危鸟种黑脸琵鹭,志愿者团队也曾多次举办活动向市民征集签名,支持其成为深圳市市鸟,同时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物种。

生态名片,可以是当地最著名的生态景观,也可以是最独特的动植物,只要抓住一两个亮点,倡导学生群体及社会公众的关注和爱护,便能由点及面,拓展到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终极目标。毕竟,生物多样性因环境的多样性而生,环境又因其中生存的生物而持续,爱护以“生态名片”为代表的生物,才能爱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教育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社区实践与服务等多个要素,同时涉及基础教育的多学科知识,是一门真正的“综合”实践,对学校的生态特色文化建设更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环保部门如能制定相关政策,助力这一课程在全国的推广,将成为环境宣教工作的又一突破口。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