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天才少年自杀:找不到“自我”, 再优秀的孩
先成人后成才,是教育的规律。本末倒置,终将误入歧途,越努力越无力,越成功越迷失。所以我们的国家比以前富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孩子们长大后却越来越不快乐。
为了优秀而优秀的孩子很难幸福;为了幸福而幸福的孩子也很难优秀。只有那些认同自我、通过超越自己实践自我价值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而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不优秀。 先成人后成才,是教育的规律。本末倒置,终将误入歧途,越努力越无力,越成功越迷失。所以我们的国家比以前富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孩子们长大后却越来越不快乐。 为了优秀而优秀的孩子很难幸福;为了幸福而幸福的孩子也很难优秀。只有那些认同自我、通过超越自己实践自我价值的孩子,才有可能成为真正幸福的人。而这样的孩子,不可能不优秀。 黑塞的诺贝尔奖作品《在轮下》所写的是一个关于神童的教育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00年前的德国,但对当今中国的教育现状很有借鉴意义。 正如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所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成人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它压垮”。 《在轮下》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当代德国文学界得奖最多的抒情诗人黑塞的杰作。 循规蹈矩的汉斯 汉斯本来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农村孩子,特别渴望亲近大自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去小河边钓鱼。但是由于从小成绩优异,受到校长和老师们的青睐,被选拔出来去参加“州试”。这个考试是每年国家对优秀人才的掐尖儿,被称为“年度大牺牲”,是农家子弟想要出人头地的一条捷径,当然竞争也是极其激烈。 全村人都料定汉斯“脑筋过人、与众不同、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他自己于是也开始自命不凡,觉得自己和同学们比起来: “自己无疑是优秀的,是和他们不同的,过不了多久,自己就能超越他们,洋洋得意地站在他们上方俯视他们,他充满了幸福感。” 汉斯的成就感是建立在竞争、碾压别人的基础之上,而缺乏对自身的认同感,所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努力的结果是汉斯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神学校,本来以为可以放松了,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更加严苛的管制。神学校校长找汉斯谈话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千万别松劲啊!要不然会掉到车轮下面去的。” 浪漫不羁的赫尔曼 在神学校,汉斯遇到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同学赫尔曼,他同样天资聪颖,出类拔萃,却与汉斯性格截然不同。 他小小年纪,时常语出惊人,面对汉斯每天苦行僧式的刻苦用功,他很鄙视: “像是别人每天花钱雇你用功似的,其实你是不喜欢用功的,只不过是害怕老师和你父亲罢了。就算得了第一名或第二名,又能怎么样呢?虽然我是第二十名,但并不表示我就比你们笨。” |
- 上一篇: 给高职拨款 水平该有多“高”
- 下一篇:坞根镇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