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在京211高校未按要求公开信息 问题频出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对高校信息公开提出了要求,但具体执行情况与公众期望仍然差距较大——
高校信息怎样才能真公开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高校信息公开清单做好高校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再次让高校信息公开走入公众关注的视野。
事实上,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多次对高校信息公开提出了要求,先后出台《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等系列制度,但高校信息公开情况与公众期望仍然差距较大。
日前发表的一则报道也透露,有近半在京211高校未按要求公开信息,即便是在公布信息的部分重点高校中,也依然存在“躲猫猫”现象——在财务领域的受赠捐款情况、校产和国有资产增值信息等方面,或更新滞后,或链接失效。
高校信息公开,究竟有多重要?从政策到落实,高校信息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公开、透明?
信息不透明导致问题频出
最近,一篇题为《朱栋霖教授的公开信》在网上引发强烈反响。苏州大学教授朱栋霖实名披露其在校遭受的不公平待遇,包括被迫提前退休、11.52万元绩效工资被克扣等等,并指明学校有财务方面信息不公开等问题。虽然苏州大学随后做出了官方回应,但其所引发的议论仍在持续发酵。
“过去几年,高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背后隐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信息公开程度比较低,高校一把手权力过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坦陈。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童文胜说:“近年来,‘拜金主义’盛行,传统价值观念面临严峻考验,教育的‘公平、正义’受到挑战,教师的‘师道尊严’形象大打折扣。这一系列变化,导致高校权力寻租、经济腐败以及一些教师学术道德沦丧等问题的出现。”
“当然,随着《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等制度的出台,我国高校在信息公开方面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据我观察,很多高校也已开始公布一些诸如基建方面的主要信息。”竹立家说,“但在细化、量化方面仍存在问题,比如招标过程、采购过程等都不在高校信息公开的范围内。”
“高校信息公开还存在避重就轻问题。”童文胜说,“很多时候,高校会把没有争议的问题放在信息公开网站,把怕引起矛盾的问题藏着掖着,或采取一些特别方式,如放在不起眼的部门网站或是某个专区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