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51岁了,他完成自己的理想了吗?(3)
“奥本海默得知,格罗夫斯少将在选择曼哈顿计划首席科学家时慎之又慎,于是,他开始展开魅力攻势,显示自己的才干与天分,这种攻势势不可挡。奥本海默对于原子弹项目的宏大构想使格罗夫斯产生了强力共鸣”我们不禁想象,如果奥本海默处在兰根的处境中,会失去里德学院的奖学金吗?
是否也无法说服教授把课程从早上调到下午?
显然不会,不是因为他比兰根聪明,而是他懂得如何从社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3
那么,为什么奥本海默仅仅通过语言交谈——面试,就能获得20世纪一份伟大的职业,并成就一生,而兰根连说服教授调整授课时间的能力都没有呢?
心理学家罗伯特·斯滕伯格称之为“实践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包括“知道该向什么人说什么话,该在什么时候说,怎么说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一个人很有可能具有很高的逻辑分析能力,却缺乏实践智力,也有可能相反,幸运的是,奥本海默这两种能力都很强。
逻辑能力一部分来自于基因,智商测试所测量的也是天生的能力,而社交常识是门学问,是一系列可以习得的技能。我们获得这类技能的场所是家庭。
美国社会学家拉里奥把美国中产阶级父母的教育风格称为“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模式,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教给孩子积极应对发生的情况,听取他人的意见和评价。
而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风格为“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家长“把抚养子女视为己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做孩子自己的事儿”。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家境贫寒的孩子更守规矩,也有更好的创造力,和独立性。
而协同培养带来的好处则更多一些,富人家的孩子的日程表被安排的满满的,穿梭于学校和各种活动之间,学会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以及在复杂的组织中应对自如,与成年人打交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
拉里奥说,中产阶级的孩子最终形成了“权利”意识,即“这些孩子认为自己有权利提出特殊要求,有权参与互动,愿意分享信息,希望赢得别人关注,通过互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一个4年级的中产阶级孩子,已经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要求老师或医生调整办事程序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书中兰根和奥本海默的童年成长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陆步轩的故事也一样,他拥有极高的天赋和智商,但是或许正是因为“实践能力”的不足,令其无法按照心愿完成梦想。
正如他亲口所说,“有种现象,学校里学习好的孩子,走上社会没出息;调皮捣蛋的孩子,在社会上却混得很好。孩子学习好,听到的都是老师、家长的赞美声,走上社会脸皮薄、受不了挫折;不好好学习的孩子经常被罚站、挨骂,走上社会后,人家骂一句,笑笑就没事了,这种人反而百折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