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之举:双轨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
中国迈向“工业4.0”时代需要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发展职业教育,德国毫无疑问是学习的样板。除了中国,包括美国等发达国家也对德国双轨制的职业教育体系羡慕不已,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德国的职业教育就此高枕无忧。
前天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的中德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多位德方学者提及,追求高学历的“世界病”也在侵染着德国的年轻人:一头是人口总量下降、老龄化严重,另一头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乐于上大学而非当“现代学徒”,专业技能人员的缺口已经出现。应对职业教育正在遇到的“天花板”,德国人正在打一张新牌:让传统的双轨制职业教育“攀高”,满足更多年轻人的期待。
德国职业教育也在和“学术化幻想”斗争
德国实施的双轨制职业教育之所以备受推崇,与一张“成绩单”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危机后,当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不得不为高达两位数的失业率苦苦斗争、受困于大量年轻人找不到“饭碗”时,德国失业率却极低,年轻人失业率仅3.3%。
所谓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核心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到企业当学徒、接受实际操作训练。这种制度不仅为德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也有力维护了经济和社会稳定。
有意思的是,曾经尝过职业教育甜头的德国人,现在也遇到新问题了。受邀参加研讨会的德国《时代》周报记者托马斯·凯尔斯坦介绍,2013年,德国选择大学学习的人数第一次超过选择职业培训的人数。这显然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影响的转折,随着德国青年人口的减少,一种新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以前德国面临的问题是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僧多粥少”,无法满足所有申请者的需求;而从前年开始,不少企业抱怨找不到适合的学徒岗位申请者。不仅如此,曾经坐等学徒的企业,如今要开出优惠条件主动招揽学徒,比如支付驾照费用或者采取其他奖励措施等。
如今,更多的德国年轻人也像中国学生一样,追求更高的学历文凭,认为高学历才是未来美好职业的保障。可托马斯·凯尔斯坦引用一位德国学者的话说,这是一种“学术化幻想”。不管是德国还是其他国家,很多事实都证明,盲目崇拜学历,再碰上大学教育脱离社会用人需求,结果往往是徒增就业压力。
破题之举:双轨制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