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面对面:做好教育选择题(4)
关注多学科整合。学校在初中开设科学类课程,在高中开设理科、文科综合实践类课程。关注学生学习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大学项目体验课程,参与北京市翱翔计划体验课程等。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作为教育者,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生活场,而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
沟通为什么:礼貌还是融入
到澳大利亚拍摄三天后,于震京发回一条微信:“这边新环境有点手忙脚乱……现在是第四天了。第三天去了学校,和家庭相处得很熟了,他们对我简直不能再好,家很大,临海,景色无敌好。学校同学状态和中国完全不一样,都特别淘气、热情。‘特别孩子’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已经基本融入了。”而在去澳洲前,于震京还在担心:“我担心他们用一种礼貌的热情看待我。”
的确,《青春季》将中澳学生空间互换,在教育理念大碰撞的同时,也是两国文化的交流与对话。而在八一学校,我们也不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融合能力。
解读传统文化,提升素养。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学校教育中也应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而根植于学生生活实践的文化传承,才是真正落地的价值引导。因此我校通过“国学讲堂”“经典诵读”“元宵灯会”等形式,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引入课堂和校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人文情怀。
为了让每一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获得精神成长,我们还特别关注了小、初、高学段衔接教育,把国学经典、学校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做整体设计,形成系列。例如,在不同学段开设国学系列课程,小学有“经典与练笔”“经典与养成”等系列课程;初中开设“古诗诵读”;高中开设国学课程,有校本课程“来自孔子的智慧”、“唐宋诗词十八讲”、“走进红色经典”等。
拓展文化视野,完善体系。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的品质人生奠基”。有品质,意味着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学生的胸怀更宽广,学生的积淀更丰厚。因此,我校设计了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进高校、走进企业、走进博物馆、走进文化名胜,力求把活动课程化、系列化、可视化。在活动中,学生解读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感悟家国大情怀。活动后,学生们以不同的形式分享学习的思考与沉淀,真正体现游学课程在学中游、在游中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