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校长: 办好大学没别的招数 只能靠人才(4)
谈支撑环境
勒紧裤腰带,建科研公共平台
南都:在你眼里,武大和中科大有什么不同?
窦贤康:武大是综合性大学,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科大是新中国成立后成立的科技新锐,在重视人才、基础学科建设的规律把握上有独到一面。武大有很多值得中科大学习的地方,对大学精神的理解某种程度可能更到位,中科大也有成熟的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经验可提供给武大。中科大比较小,人才中心的意识与生俱来,办好学校也没有别的招数,就是靠人才。大学发展要有活力、有未来,要靠年轻人才。我觉得武大也有同样的观点。
南都:吸引人才来后要有人才支撑环境,武大怎么建设这样的支撑环境?
窦贤康:首先是更好的科研经费支持政策,满足人才做科研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也和湖北省政府合作,成立了人才引进专项基金,用来打造科研平台。要给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比如科研经费尽快到位,在报到第一天就给经费,甚至提前给这些人才,让他们先做一些购置,尽快把国外工作接续到国内,让他们回国后很快就能投入工作。
另外,博士生的指标一直都很紧张,武大去年下了很大决心,拿出了300多个指标专门给新进人才,让新进人才不用在学院里竞争,让他们尽快建立研究团队。
南都:会不会有人反对这么做?
窦贤康:研究生指标(含博士生指标)在优秀大学是稀缺资源。对这个做法,不少老师有意见,但我跟老师们讲,这项工作是必须做的,我们顶住了压力。
南都:学校硬件是不是也是人才支撑的重要条件?
窦贤康:青年千人计划引进的这些人才,回来正是干事业非常好的时候。为年轻人才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工资高一点,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创造更好的科研条件。去年,武大花了很多时间和“青千”讨论,大家认为数百万上千万的公用科研设备需要学校来购置,学校应搭建一些公共科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