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永兴第一中学毕业证样本(5)
1943年下期,周俟松女士继任校长。这一年秋天,抗日盟军的三架美国飞机在空战中迷航,被迫降落在三中前面的便江沙滩上,学生在扑火与救护飞行员时与县长发生了冲突,引起轩然大波。1944年2月,周俟松被迫解职,曾恒俊继任。
1944年,日寇进犯永兴,为了躲避日寇的侵扰,8月,三中奉令与省立二中、十一中三校合并,组成了湘南临时中学,当即迁往蓝山。1946年春,学校又从蓝山迁回永兴旧址,恢复校名省立三中。同年下期,李孝先先生接任校长,直到1949年10月永兴解放。
改天换地,古木逢春(一)接管、改造时期(1949—1952)
1949年10月4日,永兴解放。因省立三中由人民政府接管已到12月,加之师生 星散,故停办半年,50年3月,重新改组后复学。当时学校只占地37.39亩,设备也极为陈旧、破烂、简陋、缺乏。
省教育厅派郭德垂先生任三中校长(1950年3月——1952年10月)。郭先生毕业于北平工业专门学校,到解放前已任中学化学教学30年,在全省中学界称“郭化学”。军代表为贺紫遥同志。教员18人。学校的组织自上而下为校管会、教导会议、总务会议、导师会议、全体教员会议、学生会、团支部、班代表、科代表、小组长等。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省立三中的教导总方针是“培养良好学风,提高自治能力”。
50年3月,新生到齐后,学校分学习观点、劳动观点、阶级观点三个单元,对学员进行了专门的政治思想学习,使因停办一个学期而导致的松散局面迅速得到了扭转。
50年的课程开设,减去生物、制图、增加动物、植物,其它课程国文、算学、政常、历史、地理、化学、物理、英文、体育、美术、音乐、时事高中与初中同。品质评定高、初中亦一样,考评内容有:学习观点、服务精神、集体纪律、生活态度、旷课、请假及其他。
美帝侵朝战火点燃后,省立三中的抗美援朝活动也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同学们组织宣传队,利用秧歌、漫画、展览、话剧等形式下乡宣传,很受群众欢迎。校园出现了参军热潮。
全校师生还热情高涨的开展生产劳动、改善伙食,有一学期种植的蔬菜多达4.7万斤。
51年10月26日,省政府、省教育厅、省青委、省文教工会、省军区联合组成视察组,由文教厅曹湘治科长领队前来省立三中视察工作。三中师生深受鼓舞。
(二)“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
1953年4月1日,奉省教育厅之命,省立三中改名为永兴一中,由第一副校长黄存贵同志主持校务工作。随后学校成立了团总支。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当时一中工作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步伐,加强思想教育,巩固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