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论:地方课程如何走出尴尬境地
乡土文化在学生生活和成长历程中,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区域地方有着悠久历史、古老传统、灿烂文化、山水田园、区划变迁、文物古迹、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模范人物等,这些都是很有育人价值的课程资源。
在三级课程整体建设过程中,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比,地方课程的实施最为薄弱,受到的重视程度较低,处境尴尬。
高站位规划区域课程
地方课程管理,指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管理,既包括对地方课程开发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也包括地方对国家课程的组织和落实、对校本课程的指导和管理等。
地方课程从规划、开发、管理到实施,都有待于进一步梳理、完善,需要总体的、具有更高站位的地方课程规划来约束、引导,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地方课程发展规划来明确发展方向。规范课程实施行为,适当整合区域课程资源,优化地方课程门类和内容,工作重心由“量”的增长转为“质”的提升、提炼方向。
加强区域地方课程的开设要进行整体的设计和规划。要考虑区域功能的定位,通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课程,把蕴涵于社区生活及其课程资源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加以挖掘和提升,既体现了对新课改理念特别是“大课程资源观”的深刻理解,又顺应了区域教育发展的需要。
督管促课程建设落实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从宏观层面明确区域地方课程的功能定位和重点课程门类,加强地方课程管理,加大对学校课程计划、课程方案的检查力度,进行专项的视导调研,及时了解地方课程开设情况,保证地方课程课时的有效落实,将地方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纳入学校课程建设评价体系,促进均衡发展和有效实施。
注重地方课程教材的精品化建设,从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师培养、资金使用等方面,形成更为完备的地方课程管理体系。根据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任课教师、学校领导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订完善已有地方教材,保证课程教材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保障课程的精品化实施。
进一步探讨教育基地课程与学校实施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有效对接,避免课程学习的重复现象发生,使之成为实现共同育人目标的一个有机整体。设立专职的地方课程教研员,在地方课程研发过程中,同时要组建地方课程资源库,编写教师教学参考手册,收集地方课程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实效培训提供资源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