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毕业证样本(2)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在80寿辰聚会上,就人类文化发展问题提出过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含义是: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创造的美,还要包容并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各自之美和别人之美拼合在一起,就会实现理想中的大同美。民大附中的师生来自50多个民族,各族师生在附中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各美其美”,就是各个民族要弘扬自己优美的文化传统,学校要搭建每个师生能展现自己独特风采的舞台让其展示,“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发现并发扬自己的“美处”(优点),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美美与共”,就是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人与人之间互相学习,那么它就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目标和归宿。
附中以此为校训,意即促进各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展现师生的个性气质和独特风采,进而促进各个民族融合,实现各民族和谐共存、共同繁荣的目标。
校风为人为学,至诚至和。
“为人”,于教职工来说,就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教书育人;于学生来讲就是要做道德高尚、勤奋进取、强健自信、善于合作、身心健康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公民。“为学”,就是要求师生勤学上进,不断探究,勇于求索,学有所成,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本领。“至诚”是“诚”的最高境界。《孟子·离娄上》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至诚”体现了一种责任,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对公众的责任。对国家,表现为爱国;对民族,表现为尽孝;对社会,表现为奉献;对公众,表现为诚信。“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至诚”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将“至诚”引入校风,表明了附中师生以“爱国、尽孝、奉献、诚信”为本的价值取向。“至和”是“和”的最高境界。“和”是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国语》中有“和实生物”的说法,说的是各种不同的元素,在不同的前提下相互协调、融合,最终都能得到发展,息息相生、生生不息。学校将“至和”引入校风,意即秉承我附中“五族共和”的优良传统,倡导和衷共济、民族团结的附中精神,望师生团结各族民众,和谐相依,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