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教育:学费贵 文凭却不值钱
美国模式的大学教育正在席卷全球,在许多国家大学学位也从稀缺品变成寻常的就业敲门砖。当我们欢庆越来越多人可以迈进大学校园的同时,大学教育本身却面临诸多质疑。在美国,学费与学生贷款猛涨的同时,教育质量却在下滑,让人怀疑大学是否真是育人之所,也质疑上大学的高昂投入是否值得。不断扩招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学毕业生制造者,每年毕业生比美国和印度相加的还多,在普惠大学教育的同时,是否也造就了学位的缩水或者教育的淡化。对美国大学教育模式的反思,亦是对中国大学教育的警醒。
“上帝将我们安全带到新英格兰之后,我们建造了房子,为我们的生活准备了必需品,为敬拜上帝建起便利之所,设立了公民政府,接下来我们渴望且寻求的事情之一就是促进学习,并且延泽子孙万代。”1643年由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发往英国募集经费的第一本大学筹款宣传册如是说。
美国对高等教育先行一步且持之以恒的热情使其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资金最充裕的大学体系。所以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将本国越来越多中学毕业生送入大学也不足为奇。但是正如本刊特别报道所述,随着美国式大学教育体系被越来越多国家效仿,越来越多人担忧如此巨大的资金投入是否值得。
美国方式
由美国创造的现代研究型大学是牛津与剑桥式大学和德国式研究所的合体,现已被全世界奉为圭臬。高等教育大众化始于19世纪的美国,20世纪扩展到欧洲和东亚,现已普及到除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之外的几乎所有地方。在20年里,全球大学入学率,即大学学生占适龄人口的比例,从14%上升到2012年的32%;与此同时,大学入学率超过一半的国家从5个增至54个。这一速度甚至超过对最终消费品如汽车等的需求增长(见下图)。对学位的渴望可以理解:如今这是拥有一份体面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进入中产阶级的敲门砖。
广义上说,有两种模式能够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一种是欧洲大陆模式,由国家提供资金,全国大部分院校资源均等,地位相同。另一种是更加市场化的美国模式,私人和公共资助并行,办学出色且资金充裕的院校位于顶层,资金匮乏的则处于底层。
世界正朝着美国模式前进。在越来越多国家里,有越来越多大学在向学生收取学费。而且,政治家们意识到“知识经济”需要顶级的研究,因此公共资源正向少数享有特权的机构集中,打造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