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洲中学毕业证样本(2)
1802年(清代嘉庆七年壬戌)知州唐仲冕倡建石室书院并鸠工兴建。建院用地为州人杨鼎盛所捐祖业——明守御千户所官署旧址(今日海州高级中学校园东半部),为纪念宋代文学家石曼卿读书石棚山逸事而命名。 1803年(清嘉庆八年癸亥)石室书院首批工程完工,计建讲堂、斋房、考棚、书堂、厢房等52间。招海州及所辖沭阳、赣榆两县诸生肄业。 1805年(嘉庆十年乙丑)州属师生请求拓石室书院为试院。 1806年(嘉庆十一年丙寅) 2月(农历正月)书院扩建工程动工。 5月(农历四月)初,拓建工程完工,计拓建号房850间。内阁学士,提督学政莫晋按临海州,奏准以石室书院为海属岁科考场,并于石室书院主持了当年的岁科考试。 1807年(嘉庆十二年) 石室书院生员许乔林被选赴省参加乡试,中江南亚元。 1838年(道光十八年戊戌) 石室书院第二次扩建,(由知州王用宾倡修)。此次计增建号舍430间。又于院东新建石桥一座(在二营巷北口),与院西旧有石桥相对。从此,石室书院成为海内闻名的试院。石室书院既为书院,也作试院,因而也习称考棚。 1840年(道光二十年庚子)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了由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转变,在教育方面开始了由“中学”向“西学”、由书院向学堂的转变。 洋务派主张兴“西学”,提倡新教育,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为封建教育制度改革吹响了前奏。 1860年以后 中国逐步形成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办学堂、开民智是维新运动的重要内容。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 6月21日(阴历四月二十三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开始。其中关于教育方面除旧布新的命令可以归纳为广泛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革科学制度两个方面。 7月10日(阴农五月二十二日),清廷要求各省督抚将省、府、厅、州、县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与“西学”之学校,省会之大书院为高等学、郡城之书院为中等学、州县之书院为小学。7月29日(阴历六月十一日)命各省兴办中小学堂,培养人才。 8月19日(农历七月初三日)废朝试之制。 9月21日(农历八月初六日)戊戌政变发生。变法措施多被废置。 10月11日(农历八月二十六日)复考试旧制。 11月13日(农历九月三十日)命令停止书院改建学校的工作,各项考试仍用八股文、试贴、经文、策问。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 义和拳运动爆发,八国联军第二次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出逃。 1901年 1月29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十二月初十日),慈禧太后在西安行在,迫于形势,开办新式学校的议题又逐渐被重新提起。 8月29日(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七月十六日)诏改科举,废除八股文程式。 9月7日(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辛丑条约签订。 9月14日(农历八月初二日),清廷诏令各省城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开蒙养学堂。 10月(农历八月)慈禧太后自西安四鉴,以兴学育才为当务之急。 本年冬,维新之议再起,招罢科举,考录海州留学生。但先前决定并未认真推行。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壬寅) 8月15日(农历七月十二日),清廷颁行张百熙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制系统,史称“壬寅学制”,公布不久即被废除。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癸卯) 12月,(农历十一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上《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提出递减科举向学堂全面过渡的办法。 1904年 1月13日(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十一月二十六日),清廷颁布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重新拟订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学校系统、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一一作了具体规定。这是一个比较完整并经法令正式公布在全国施行的学校体制,史称“癸卯学制”。 其中《奏定中学堂章程》规定,中学堂“各府必设一所,须先就府治或直隶州治由官筹费设立一所,以为模范,名为官立中学,以与地方绅富捐款开办之公立中学、私立中学区别。一般、州县开设与否,视能力酌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乙巳) 3月(农历二月)钦命江苏提督学政唐景崇按临海州直隶州,在石室书院主持了海属地区最末一次科举考试。 9月2日(农历八月初四日),清廷降诏,决定自丙午科(即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也随之停止,开始建立学堂,普及教育。沿袭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从根本上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