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提倡批判性阅读:强调独立与思辨(3)
他说的第二个好处是优化思考习惯,让人变得更清醒。“任何人都可能被集体无意识绑架,而批判性阅读能让人跳出庐山去寻找真面目;任何人也可能会被当下语境酱染和异化,批判性阅读能让人返诸于己,找回初衷,避免不必要的弯路。”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姜恒权认为,在阅读中带着批判性思维作支撑更显重要,尤其,批判性思维教育的主战场应该在中小学扎根。
养成批判性阅读习惯有“套路”
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培养青少年养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孙立的方式是刻意训练:教学生利用主题群文的批判性阅读进行相近概念、正反立场的思辨;此外,用一整本书以批判性阅读的模式进行逻辑链条、讨论前提的思辨;再加上利用辩论、模联等批判性表达方式促进学生生成批判性阅读的习惯。
而从2000年开始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的余党绪则强调要学习批判性阅读首先要更新阅读观念。
他打了个比方。“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人见人殊;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产品,《哈姆雷特》的内涵又是清晰且相对稳定的,即一定有一个‘最哈姆雷特’。”他认为,在教学中,应该以文本为中心,寻找最合乎原著的理解。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批判性阅读。
“若干课堂实践证明,批判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但据我所知,现在不少校外培训机构在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方面反而比学校做得更有声色。”这让姜恒权感到担心。在他看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主战场应是体制内学校的教室里,主打力量应是每一位上课的教师。“经过课题组两年多来的摸索,我们认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须要有训练的‘套路’,一味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并不能让其强大起来。”
姜恒权介绍,教师在设计训练课程的时候,须深入钻研认知领域的相关学科,注意吸收一些前沿性的科研成果,对情感、认知、思维模型等要有比较精准的把握。目前,他们课题组成员是从“定义能力”“还原能力”“结构能力”“溯源能力”“逻辑能力”“预案能力”“说服能力”等维度来开发课程,每一种能力都需围绕批判性思维设计,落脚点在于强化思考能力。不过,他表示,目前批判性思维训练比较大的困难在于师资欠缺,课程资源也比较紧张。此外,社会大众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还相对薄弱,亟需一场普及批判性思维意识的全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