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宜兴实验中学毕业证样本(3)

来源:高中家园网

  2000年,参加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多次在省内外校长培训班上作学校管理的经验介绍。

  教学业务上追求“轻负担、高质量”,课堂风格亦庄亦谐,深受学生喜爱。主持的省级课题“自主尝试——纲要信号”教学模式研究,高质量地通过专家组评审,顺利结题。在正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目前主持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整体建构和谐教学”子课题研究,进展良好。

  应邀赴北京、天津、河南、南京、镇江、无锡、南通等地讲学,受到一致好评。《以行为本,行远升高》为题的学校管理经验被《江苏教育》专题报道,宜兴市实验中学的课改成果被《中国教育报》专版介绍。

校风、教风、学风

  校风: 求实 求精 求美

  教风:从严 从活 从新

  学风:自信 自学 自律

校史

  宜兴市实验中学是在江苏省宜兴中学初中部的基础上创建的。

江苏省宜兴中学是由私立宜兴精一中学发展而来的。民国17年(1928年)2月,宜兴教育界人士吕梅笙、程伯威、路洞曾、程叔远、钱凤绾5人,在宜荆试院(今市政府招待所)创办“精一学社”。同时成立了校董会,吕涵笙、徐悲鸿、沙彦楷、贾可柏等为校董,吕涵笙任主席校董,积极为“学社”筹措经费。同年9月,“学社扩展为私立宜兴精一中学”,吕梅笙任校长。学校取名“精一”,是以书经“惟精惟一”的古训二命名。学校创办后,十分重视培育师生和谐进取,艰苦奋斗精神,以“亲爱劳动”为校训,并在礼堂前挂了一副对联:“亲其师,爱其友”,“劳乃体,苦乃心”,作为师生的行动准则。五位创始人,身体力行,逐步形成了学校管理“严”,师生关系“亲”,教学工作“实”的校风。到民国25年(1936年),学校发展为7个班级,学生300余人。翌年,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停办。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创办人都回到宜兴,共商复校事宜。成立第二届校董会,徐悲鸿任主席校董,积极筹款修缮校舍,于1946年秋在原址复校,并扩展为完中。到1949年秋,有初高中10个班级,学生600余名。当时学校中有青年团的秘密活动,在师生中发展团员,宣传马列主义和解放战争形势,发动师生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政治斗争。

  1949年4月24日宜兴解放,精一中学获得新生,广大师生革命热情高涨,先后有80多名学生参加军政大学,西南服务团和地方政权建设。根据党和人民政府对私立学校维持改造的方针,废止了反动的“公民课”,开设了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的政治课;废除了训学制度,实行民主管理。1950年2月,校长吕梅笙调任宜兴中学(后改为宜兴县第一中学)副校长,教导主任钱凤绾提任为副校长。当时在师生中进行了土改、镇反教育和教师思想改造运动。抗美援朝开始后,开展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连续有两批学生参加军事干校,赴朝参战,保家卫国。学校第三校董会史渭南任主任校董,积极支持学校生产自救,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创办了纺织工场,并组织师生到城郊丘陵地带垦荒种粮。1951年增设纺织科,招收高纺1班,初纺2班,招收90多名工农子女,免费入学。1952年9月高纺班并入太仓纺织学校,初纺班改为初中普通班。同时,学校成立政治辅导组,着重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