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北京“赶”出去的孩子去哪上学了(2)
来源:高中家园网
(发自北京、三河、香河、廊坊、衡水、固安)
11月5日,星期四,初冬,阴雨。
几百名孩子聚集在北京西站的北广场,背着书包,拖着行李,躲在爸妈的雨伞下,做着每月例行一次的告别。
孩子中,最大的十二三岁,最小的只有五六岁。魏刚老师从斜挎包里拿出厚厚一叠火车票,边挥着手边扯开嗓子喊:“今天下雨,就不集合后进站了,让孩子们一个个地排队来我这儿领票,家长就不要进了。”
他们不是去远足或旅行,而是集体去距离北京270公里的河北衡水上学。仅在河北衡水英才学校,就有五分之一是“家在北京、学在衡水”的“候鸟学生”,人数高达1200人。
孩子们无法理解,为何要远离在北京工作的父母,去异地过半独立的学龄生活,有的哭着拉着爸妈的手不松,有的干脆蹲在地上耍赖;家长们则无奈地将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孩子拖付给“押车”老师。
“儿子,不哭哈,妈周末就给你打电话。”李云用手摸着7岁儿子的头,目送他领票、进站,一转身,眼泪就掉了下来。
随着北京加强人口调控,抬高小学入学门槛,这些家在北京,却无法让孩子在北京上学的家长,经过反复权衡,做出了既不赖在北京,也不把孩子扔回老家的第三种选择——到河北读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