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山大学毕业证样本(4)
学校设立了“中山大学学生创意基金”和“本科生科研专项基金”,鼓励学生早期介入科研。2004年至2011年,在校学生在各学科竞赛中多次获奖,包括“挑战杯”全国竞赛优胜杯,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ACM/ICPC)中,中山大学队共参加了62次亚洲区域赛,其中7次夺冠、9次获得亚军、13次获得季军,并且13次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国际决赛中取得1银3铜的骄人成绩。2007年,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叶泉志同学因在业余天文搜索与观测中发现不少小行星而获得由国际行星协会公布的苏梅克近地天体奖;2008年,我校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罗鑫同学获选赴德参加第58届诺贝尔奖得主大会;2009年,我校中山医学院郑智浩等同学的参赛作品《C—Jun调控神经元凋亡的分子机制》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决赛的最高奖项。2010年,我校“瀚潮创业团队”凭借“瀚潮生态净水项目”获得由教育部主办、昆山市委市政府承办的“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2011年,我校医学院代表队获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科研实力和社会服务“十五”以来,学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973计划(包括国际重大科学计划)15项,主持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共118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类项目158项。理工医科领域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47项,其中,7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7项研究分别获中华医学科学奖一、二、三等奖。在人文社科领域,2006年至今,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重点及一般项目189项。2011年,我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41项,立项数在全国高校并列第一。“十一五”以来,全校文科共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210项,其中,2006年获第四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16项,2007年获广东省2004-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1项;2009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3项;2011年获广东省2008-200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5项;2013年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5项,获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7项。
学校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坚持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进步,不断加强从“关键技术”到“产品”的转化,初步形成了“以点带面、重点突出、优势互补、良性运作”的产学研合作新格局。“十五”以来,学校先后与佛山、揭阳、中山、潮州、湛江、广州、惠州、深圳、东莞、肇庆、清远、阳江、梅州等13个市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11个,与1000多家企业展开技术研发合作,与40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研发机构;主持或参与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战略联盟15个,参与了5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13个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和6个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的建设,承担省部产学研结合项目312项,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