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依旧热度不减 如何过好“独木桥”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春节刚过,各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考试已经陆续拉开帷幕。和往年一样,“艺考”这个词汇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今年艺考依旧“热度不减”,竞争似乎比往年更激烈。据记者了解,今年全国共有约6.5万人次报考中国美术学院,比去年增加了近万人,北京电影学院总报考38144人次,更创历史新高。
在并未降温的艺考“热”中,可以捕捉到一些“冷静”的变化与新趋势:首先,在专业考试难度不减的同时,对于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因为成绩不高、在高考前夕突击学习一门艺术,将艺考作为上大学的敲门砖的做法有待改善;另外,今年的艺考考题设置也让人耳目一新,体现出了全面考察考生综合能力的趋势。
教育部对于艺考要求更严格
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这几所北京名校为例,今年报考艺术类院校的人数大幅增加,在艺考“高温”不减的背后,注重文化考核、新技术发展催生新专业,成为北京2017年艺考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侯隽介绍,今年艺考学校报名总人次为3.7万多人次,比去年增加了9700多人次:“今年报考人数增长幅度较大,山东、河北、北京的报名学生最多,北京考点的报考人数超过了去年全国4个考点的总数。”竞争最激烈的专业集中在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和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其中,表演专业录取比已达到231:1,广播电视编导达106:1。
北电2017年本科计划招生499人,然而今年该校总报考人次高达3.8万多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5.5%,创历史新高。表演学院依然竞争激烈,报考人数达8500多人次,同比增加900多人次,报录比达114:1。
此外,中戏今年报考考生也比去年增长4000多人次,达3.6万多人次,为该校历年之最。其中,戏剧影视表演的报名人数为6148人,计划录取仅25人,报录比高达246:1。
近两年来,教育部对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更严格规范,特别是要求逐步提高对考生文化课成绩的录取要求。此外,随着新媒体、融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各艺术院校今年也设立了一些新专业,迎合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举例来说,传媒大学今年新增加了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娱乐方向)专业,主要培养游戏策划、电子竞技运营与节目制作人才,考试时重点考查学生在影视、新媒体、活动组织等方面的专长及创造力、审美、逻辑思维等方面能力。
对艺术的理解可谓角度不同,观点可以不一。不过,在艺术教育的领域来说,有这样的共识认为,“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艺考,最终考的是对艺术的理解、文化修养以及考生的气质、内涵。学艺的过程更是一种磨练,它跟青少年的成长息息相关,是自己和自己博弈的过程;同时,它也对家长同样提出了要求:不能急功近利,注重引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