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依旧热度不减 如何过好“独木桥”(7)
早上6点20分,在郑州市大学北路康复后街一栋老楼里,来自洛阳的美术考生马米嘉和史晓博准时起床。这间20平米左右的出租屋内,用木板隔出一个卫生间,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上面铺着厚厚的四张被子。马米嘉说,她第一天来的时候挺冷的,空调好像得另加费,本来想开,但是又想了想不开了吧。
装着各种绘画工具、准考证和身份证的画袋,头天晚上就准备好了。6点50分,来不及吃早饭,两个女孩各自背起足有五斤重的画袋出发,到位于郑东新区的考点参加考试。一路上,她们讲述着自己的赶考经历:“报4个吧,她准备报5个,比如说有的学校211、985,一个是一本,一个是普通本科,可以选择一下,几率会大点,最差能考个两三个吧。”
艺考常常被认为是一条“曲线就学”的道路。上半场考试结束后,记者试探着问马米嘉和史晓博是否遇到过这样的质疑,她们说,大多数人认为的“捷径”,其实一点也不轻松:“艺术生一半时间用在专业课,每天24小时,从早上7点到晚上11点,除了吃饭跟睡觉就是画画,有的学校报两三千人、三四千人,但是人家只收五六个。而且这两年文化课也不低,英语成绩也有限制,差了你啥也考不上所以比较愁人。”下午的考试4点半结束,马米嘉提前走出考场,步履匆匆地赶往地铁站:“因为我还要去老校区那块报考,6点就结束了,要不然就报不上,明天就考不成了。”
蔡宇翔是福建南平建瓯的一名音乐艺考生,虽然对自己的专业成绩很有把握,但为了以防万一,和其他很多艺考生一样,他赶场参加了多个省市的考试。辗转上海、湖南、四川多地赴考,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我大概考了4、5个地方吧,我这算少的,因为其他不好的学校不想去,学音乐也就这几所学校好。我有的同学一个月就考了10几所学校,把各个学校的信息搜集起来,做表格,考过一个就勾一个。最麻烦的就是要坐车,因为每个省其实隔得都很远,来回的路费加上住宿,要花挺多钱的。”
都说艺术是个烧钱的专业,这点蔡宇翔深有体会。为了备考,他每周都从建瓯赶往福州参加培训,一节课200元,加上路费与住宿费,一周光是培训就要花费近千元:“我从高二下学期开始准备艺考的,建瓯地方太小,学声乐要去福州,但是我萨克斯是在建瓯学的,我一个星期要上两节课吧,去福州还要路费啊住宿啊,又是我妈陪我去的,一年要花个几万,如果自己还考不上,我感觉那些钱就是打了水漂。”小蔡说,大多数艺考生都会参加社会上的一些培训班,有一部分称作“对内培训班”的,想进还要有一定人脉。蔡宇翔:“有的学校它自己内部会办一些考前班,这里面的老师都是这方面的专业教授,尤其是本省的话,还有可能是到时候的评委,这时候如果你在培训班里就很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