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证样本(2)
1905-1911年
1905年,复旦大学创建,原名复旦公学,于公元1905年中秋节正式开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复旦学生多数参加革命军;加上经费停发,学校本土又为光复军司令部占用,学校一度停办。
1912年~1916年,共培养大学预科毕业生十五人,中学毕业生一百五十人。其中著名的有张志让、孙越崎等人。
1917年,改名为私立复旦大学,下设文、理、商三科以及预科和中学部,首任校长李登辉。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内迁重庆北碚,
1929年,复旦大学进行系科改组,增设新闻系、市政系、法律系、教育系,其时全校共有17个系,分属文、理、法、商四个学院。
复旦大学江湾校区1937年,复旦大学发展为具有文、理、法、商四学院,十六系科的大学。还附设有中学、实验中学各一所,义务小学二所。复旦大学已成为中国东南的重要学府。
1938年秋,复旦渝校陆续增设史地系、数理系、统计系、农垦专修科、园艺系、农场、茶叶组、农艺系等。
1940年秋,复旦渝校建立农学院。
1941年,改为“国立复旦大学”。
1946年,学校迁回上海江湾原址。
1949年,学校设立文、 理、法、商、农五院20多个系(科)。鲁迅、郭沫若、邹韬奋、老舍、竺可桢、马寅初等著名学者曾到校演讲或任教。
1950年,复旦大学的海洋系并入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的文、法、商三院,同济大学的文、法两院,以及浙江大学、国立英士大学的部分系科并入复旦大学。
1952年秋,复旦大学的法学院、商学院、农学院调出,分别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和沈阳农学院(即沈阳农业大学);而华东地区的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金陵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光华大学、大夏大学、上海学院、中华工商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新闻高等专科学校等高等院校的文、理科有关院系并入复旦大学,在解放初期享有“东南第一学府”的美誉。
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复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管理科学在内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