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旦大学毕业证样本(6)
外国留学生已经成为复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各类学习、实践和社团活动,正式注册的留学生社团有19个。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校友会在海外校友中具有一定影响力。
就业发展
该校大学2007级2971位本科毕业更多地选择继续深造与追求国际化发展道路。(2007级)全校应届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达59%(2006年58%),其中出国留学比例也继续攀升(达到26%,上升2%),留学的高校几乎覆盖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全球前50位名校。就业方面,该校本科毕业生炙手可热,人均获得用人单位需求意向为8.9个,就业去向主要分布在所谓的热门行业、世界500强企业、国家机关、战略高新科技产业,即金融/IT/生物医药/经贸/银行/证券/期货/投资/保险和会计/法律/咨询/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达到50%。其中非经管类专业中有42%的毕业生去向为所谓的热门行业。统计表明,该校学子在就业过程中不存在专业属性之间的显著差异,专业“热门”与否并不重要,即便在全球金融危机复苏期,该校学子无论什么专业都能自主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选择。该校本科阶段实施的通识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博雅素质和精英专业特征,以及在就业竞争中的名校优势。
学生社团1979年“文革”后复旦第一个学生社团——书画协会成立。现校内本科生学生社团分学术、实践、体育、艺术等四大类,总数125个,其中学术类社团28个、实践类社团43个、体育类社团41个、艺术类社团29个。
学术研究科研建设复旦大学现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理工科有3个学科进入了世界前100名。根据2007年资料显示:该校共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8项、863课题6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8项。
“十五”期间,该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还获得授权专利436项,发表国际论文6656篇(含SCIE、EI和ISTP),其中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了9篇论文。
复旦大学地图该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在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网络工程、生物技术、有机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研究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在非线性数学、先进材料、人类基因组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进展。
根据2009年资料显示:该校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历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该校的获奖等级和总数都领先,其中《中国历史地图集》、《英汉大词典》、《中国文学批评通史》获特等奖;有5项成果获2000年首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奖,其中由陆谷孙教授主编的《英汉大词典》获一等奖,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在2003年教育部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的评比中,该校有5部著作荣获一等奖,获一等奖著作数排名全国第一。2004年该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2项,邓小平理论研究与宣传优秀成果奖12项,蒋学模、刘放桐获得首次设立的学术贡献奖;在2004年上海市的社科评奖中,该校获奖总数占全市的32%。2004年该校又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8项,获奖总数大幅度提高并首次位列上海高校第一。在2003年、2004年、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中,该校分别有20、28、23个项目立项,立项数连续数年位列上海高校第一。该校还多次获得中国图书一等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等奖项;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数均跃升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