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11)
杨芙清
计算机软件专家,江苏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与工程科学学部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软件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和《电子学报》副主编。
杨芙清教授一直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系统软件、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软件工程环境、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的、富有创造性的科研成果。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杨芙清教授主持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研制工作,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规模大、功能强、支持多道程序运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150机操作系统)。该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70年代中后期,她又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全部用高级语言书写的操作系统DJS200/XT2(DJS240机操作系统)。这些成果被誉为我国系统软件研究的开创性工作。1980年以来,杨芙清教授主要致力于软件工程环境的研究。“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一直主持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组织全国20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330多名科技人员,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新历程,研制成功了“大型软件开发环境青鸟系统”。青鸟系统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基础软件技术的重大突破和重大成果,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她还提出并实现了“软件生产线”的思想,领导研制了基于异构平台、可访问多信息源的,支持基于构件、构架复用的应用系统集成(组装)环境——青鸟软件生产线系统,从管理、组织机制、技术和系统等方面为软件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由于她在软件工程学科的科研和教学方面的奠基性、开拓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被誉为我国“软件工程铺路人”。她多次获得各种荣誉称号和奖励,包括全国“三八”红旗手,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奖项。杨芙清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专著6部。
王阳元
微电子学家,浙江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微电子学研究院院长,微电子学系主任。兼任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半导体学报》和《电子学报》(英文版)副主编,《微电子学科学丛书》主编,国家产业政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委员(电子),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远东程序委员会委员等。
王阳元院士从事微电子学领域中新器件、新工艺和新结构电路的研究。20世纪70年代主持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块3种类型1024位MOS动态随机存储器,是我国硅栅N沟道MOS技术开拓者之一。他提出了多晶硅薄膜“应力增强”氧化模型、工程应用方程和掺杂浓度与迁移率的关系,被国际同行认为“在微电子领域处理了一个对许多研究者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对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了亚微米和深亚微米CMOS电路的硅化物/多晶硅复合栅结构;发现磷掺杂对固相外延速率增强效应以及C0Si2栅对器件抗辐照特性的改进作用;提出了SOI器件浮体效应模型和改进措施,发展了新型SOI器件结构;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超高速多晶硅发射极晶体管的新的解析模型,开发了成套的先进双极集成电路工艺技术,这对独立自主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现他又致力于研究亚0.1μm器件和集成技术以及微机电系统(M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