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毕业证样本(12)
他在1986-1993年任全国ICCAD专家委员会主任和ICCAT专家委员会主任期间,领导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个大型集成化的ICCAD系统,使我国继美国、日本、欧共体之后进入能自行开发大型ICCAD工具的先进国家行列;在研究集成电路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和设计业的发展方向。为推动我国微电子产业的发展,作为发起人之一,他创建了中芯国际(SMIC-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王阳元院士发表论文180多篇,出版著作6部,现有16项重大科技成果。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国家发明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等共16项国家级和部委级奖励。
何新贵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浙江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
何新贵教授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和人工智能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是我国首批计算机软件工作者之一。特别在模糊理论与技术、知识处理以及数据库等方面做出了具有创造性和系统性的贡献。他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模糊数据库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加权模糊逻辑、模糊计算逻辑、模糊区间值逻辑和模糊分布值逻辑等多种非标准模糊逻辑,并提出了一种巨并行的浸润推理模式、加权神经元网络和过程神经元网络等理论,这对边缘科学“知识处理学”的最终建立和发展起了较大促进作用。他提出的可执行模糊语义网、模糊H网和主动模糊网络等概念,可应用于从生产过程仿真到视觉处理模拟等广泛领域。此外,他对编译程序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现技术,以及软件过程改进技术(CMM)等也做出了较大贡献。已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中文专著9部,英文专著1部。曾先后被特邀在多个国家讲学和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主题报告。
1960年代初,何新贵教授为我国导弹武器进行科学计算和数字仿真,在计算方法上提出了较有影响的最优分段逼近和有理平方逼近等理论和方法;1962年在我国最早开发成功宏汇编系统,1973年在国产计算机上开发成功多个FORTRAN编译系统;80年代中期,任工程总师,领导实现了我国早期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工程和其上的管理信息系统;从1986年开始长期担任我军大型软件工程“军用共性软件系统”的技术负责人和总设计师,负责该工程的总体设计和组织实施等全面工作;从1996年开始,担任中国载人飞船工程软件专家组组长,从事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的软件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进行工程级的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他先后获国家或部委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励19项,其中12项排名第一。
解思深
山东青岛人。1965年毕业干北京大学物理系。1983年在中科院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