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六中学毕业证样本(3)
青璜山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摇篮。明建文年间(1399-1402),大学士方孝孺的侄儿避祸来到莆田,后在这里定居,开办私塾教书为生。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方家又在青璜山西隅(今“青璜科学楼”之地)创建“瑶山书院”,延请明师课督子侄,培养了不少人才。 一九二四年秋,涵江乡绅陈训彝、陈澍霖、曾振先、等借用青璜山瑶岛祠为校舍,倡办涵江公立中学。聘请南京高等师范毕业生孔祥鉷为第一任校长,于当年九月十二日正式开学。 一九二七年二月,校董三人捐兼校舍“一院”,并增办高中。一九二八年七月,改名为莆田县公立涵江中学。一九二九年秋,海外侨胞捐建“二院”。设有高中两个班,初中三个班。 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三○年间,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师生思想倾向进步,学校成为闽南地区心,校友郭受銮、黄元减、黄典麟等为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九三一年八月,省立莆田高级中学,在涵中设立莆高理科分校,设有高中理科三个班,初中理科三个班。 一九三五年春,更名为私立涵中初级中学。抗战期间,一九三八年迁往常太王宫,后迁往广业田厝洋,一九四○年秋迁至黄巷,至一九四一年又迁回涵江。 一九四六年八月,改办完全中学,校名为私立涵中中学。在解放前二十五年间,共毕业高中学生四十六人,初中学生一千零七十六人。 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四年,校董侨领程文铸先生等集资捐建校舍“和平楼”、“民主楼”。 一九五四年,党派干部来校,加强对学校的领导。 一九五六年元月,改名为莆田第六中学;一九五九年四月,被确定为福建省重点中学。 从一九五六年定名为“莆田第六中学”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前的十年中,共有高中毕业生一千三百八十三人,其中升入大专院校的有八百六十二人,平均年录取率为百分之七十三。六中师生意气风发,勤学苦练,报效祖国,深受社会各界的赞扬。 “文革”初期,学校停课,校园遭到严重破坏。 一九六九年复课,学生实行亦学亦工亦农亦军的教学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质量又有显著提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以及包括爱国华侨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捐助下,“望江楼”、“膳厅”“林荣楼”“朝阳楼”“九华楼”“涵华楼”相继建成,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一九八八年,跻伸“中国著名中学”行列。自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至今,学校又为高校输送新生八千多人。 一九九六年,被评定为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 一九九八年,集资兴建了建筑面积为七千八百多平方米的“青璜科学楼”。内部配备了符合国家级示范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脑室、电教室、多媒体教室、天文台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建成了校园广播网、闭路电视网和千兆以太网,拥有电脑四百七十八部,实现了教学、办公的网络化、现代化。 一九九九年,征地七十五亩,扩建校园。 二○○一年,标准四百米环形塑胶跑道田径场竣工。体育馆等附属设施正在建设之中。 同年,“望江图书馆”落成,建筑面积六千五百多平方米,内建有检索厅、师生阅览厅、古籍室、电子阅览室等,藏书十多万册。 二○○一年六月,以高分被评定为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 二○○二年以来,相继通过福建省素质教育学校督导评估,福建省信息技术实验学校验收评估。 二○○三年,通过福建省一级达标中学复查验收。 二○○四年,举行建校八十周年校庆。 二○○五年十二月,“青璜体育馆”完工,总建设面积为三千二百多平方米,包括主馆和副馆,投资总额为一千三百多万元,看台上设有有标准的座位一千五百座以上。能承担省内正规的篮球、排球比赛,是集体育比赛、训练和集会、演出于一体活动场所。 二○○六年十二月,长一百二十米、单跨二十七米半、宽五米半,造价三百多万元的全钢结构跨望江河的“人行天桥”竣工,它实现教学区和运动区的联片。 二○○七年,投资九百多万元,建筑面积为一万一千七百八十多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和投资三百万元,建筑面积三千二百多平方米“青璜教学楼”开工建设。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地图
下一篇:三明水茜乡庙前初级中学毕业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