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十九中学毕业证样本(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大辽籍学生曾组织了抗战救国团,9月21日中大召开反日救国大会。中大学生李兆麟从此奔赴抗日前线,他与杨靖宇、周保中同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三位著名将领。
“九.一八”事变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大及附属中学的传播更加迅猛。这一时期,李达、吕振羽、蓝公武、管彤(张致祥)、鲁方明(余修)等一批共产党员或先进分子在校内或写文章或作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还出版了《文史》双月刊,《盍旦》半月刊,载文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
在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中,中大学生会主席董毓华等率领学生队伍越墙出校,涌上街头游行,最早来到新华门请愿,在12月16日北平抗日大游行中,董毓华和其他同学夺过水龙头反射军警。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一二.九”运动图片,就是依据当时现场拍的这幅照片绘制的。这是历史的见证,是中国大学及附属中学的光荣。
1935年12月22日,北平学联在中国大学逸仙堂举办血衣展览,展出“一二.九”、“一二.六”事件中各校受伤学生的数百件血衣。这个展览是由中大学生董毓华和白乙化筹办的。白乙化不久也投身抗日前线,成为平西抗日游击战的著名领导人;他的绰号“小白龙”,使敌寇闻名丧胆。他于1941年在密云与日军战斗中光荣牺牲。白乙化同志的墓就建在密云水库岸边。
中国共产党早在1924年便在该校建立了组织,冯雪峰、齐燕铭、吴承仕、曹靖华、段君毅、任仲夷、崔月犁、宋汝棼、黎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开展过地下斗争。
中山先生说:“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如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段也”。为了真共和,孙中山亲手创建中国大学及附属中学,于1912年冬筹办,1913年4月13日开学。11年后,1924年月1月下令筹备黄埔军校,5月5日军校第一期学生开始入学,5月16日正式开学。中国大学和黄埔军校,共同培育革命人才,一文一武,一北一南,是中山先生“振兴中华”人生的不朽丰碑!国民党故老相传“先有中大,后有黄埔”事实确是如此,培养文职人才的国民大学(中大前身),比之后建立的培养武职人才的黄埔军校的历史,要早11年之久!现在中国大学和黄埔军校都已不存在了,但有“中大附中”既今二十九中依然为民族、为国家培养人才。
二十九中的前身是中国大学的旧址。在中华大地上,以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很多,但只有中大附中是由中山先生亲手创办的惟一一所中学。这所学校至今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振兴中华培养人才。她是中山先生遗留给北京市西城区的一艘正在航行、永不沉没的中山舰!是国之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