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 - 网站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高中家园网 > 大学资讯 > 正文

孩子成长的重要一课:有正义感≠告密

来源:高中家园网
最近,宁波某学校的王老师受到舆论热捧。起因是要挟同学不成的A同学举报了违规带零食的B同学,王老师对于告密的学生,不但没鼓励,还让B同学当着A同学的面吃掉了零食,算是一种冷处理。我要给王老师点个赞。一个老师,无论学识怎样,起码应该是非清晰,不能糊涂,也不能含糊,王老师做到了。

最近,宁波某学校的王老师受到舆论热捧。起因是要挟同学不成的A同学举报了违规带零食的B同学,王老师对于告密的学生,不但没鼓励,还让B同学当着A同学的面吃掉了零食,算是一种冷处理。我要给王老师点个赞。一个老师,无论学识怎样,起码应该是非清晰,不能糊涂,也不能含糊,王老师做到了。

学生发现有同学违反校纪校规,向老师报告,这样的行为无可厚非,但老师接到这样的举报应当慎重,不宜过度鼓励。

很多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向老师报告其他学生的问题,这样教师相当于有了自己的“线人”,背着教师的那些违规行为也会有所收敛和约束。从积极的方面来看,这能够使教师更早也更容易掌握学生动态,从而因势利导。但是,且慢,这也有着消极的一面,甚至南辕北辙,戕害掉一些学生。

何以如此?从学生人格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学生为了获得教师的奖赏而积极举报时,可能对他的人格发展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检举而获益相当于赋予了那些举报者以权力,这种权力可以成为拿捏或要挟其他同学的把柄。

权力心理学的研究提示了,权力会使权力者异化,特别是对于未成年的学生,他们甚至还只是儿童。不恰当的权力赋予会损害他们的人格发展。

另一方面,从社会性发展看,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功课,还要在师生、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修习品行。一个热衷于举报其他学生的学生,必然会破坏学生之间的信任与友好相处,很容易人为地将一个集体中的学生们分为两派,教师如果偏袒其中一派,对于后一派学生就相当于是隐性的排斥。一个班级里只要有几个告密的学生,整个班级就难免人人自危,学生之间互不信任,互相戒备。

更恶劣的是,将告密作为一种拿捏同学的武器,谋取个人好处。这是比私带零食到校性质更为恶劣数倍不止的道德败坏行为。甚至社会缺乏信任,人们道路以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鼓励告密造成的不良风气。

既要了解情况,又不能培养“线人”,教师到底应该怎么办?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下面几点建议或许能带来一些思考和帮助。

首先,教师应当对于鼓励学生举报什么样的不良行为区别对待,并很清晰地让学生明白。有些不良行为,例如一些学生霸凌欺辱其他同学,旁观的学生冒着一定的风险向教师报告,这当然是值得鼓励和表彰的。但是,如果是涉及学生个人隐私范畴的行为,像有学生违反学校规定偷偷带零食到学校,只要他不是公开地炫耀,那么即使有获悉的学生报告,教师也不宜鼓励,更不宜表彰。

高中生家园网 www.17qsd.com 联系QQ:80592977 邮箱:80592977@qq.com

Copyright © 2002-2011 DEDECMS. 高中家园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op